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本文讨论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 ○ 说明 0.1 本文所据材料及其来源 本文以1178个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材料为据。对这些材料有以下三点说明。 0.1.1 关于方言点 多数以市县为单位,个别方言点以乡镇为单位。少数方言点采集了不止一个调系,比 如厦门、上海等。有三种情况:一是新派、老派的不同,二是内部的地域差异,三是不 同学者的不同描写。无论哪种情况,均以独立调系计。 0.1.2 关于方言分区 各方言点的归属采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法。基本以大方言区为准,只有官话有 下位分区,但只取了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两个次区,即官话分作三类:(1)西南官话;( 2)江淮官话;(3)剩余的统作“官话”,即不包含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在内的官话。这 是基于以下考虑:1)调类数与声调性质关系密切。江淮官话以5调类和6调类为主,西南 官话以4类和5类为主,剩余的“官话”以3类和4类为主。将官话三分,更适于声调研究 。2)官话数量庞大,数倍于其他方言,如果不分开,在做统计研究时,基数会不平衡, 这将影响到统计结果。而数量统计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法。 1178个声调系统的方言分布: 官话 西南 江淮 晋语 湘语 吴语 赣语 客话 粤语 闽语 平话 徽语 土 话 其他 376 162 96 123 12 110 92 66 15 92 3 4 7 20 土话归属未明,单列。“其他”指“土话”之外归属不明的方言点。 1178个声调系统虽然各方言区都有,但很不平衡,官话最多,晋语、吴语次之,闽语 、赣语又次之。这既与方言点原本多有关,如官话,也与研究成果的多寡有关,同时也 与本文的资料收集有关。由于篇幅限制,1178个声调系统无法一一列出,可参看刘俐李 (2004附录二)。 0.1.3 材料来源 主要有三:一是《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二是省、县方言志,三 是各类方言著作和论文,详细目录见文后参考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出版的县志 虽然不少,包括方言志,但记录方言的详略和方法并不一致,因此没有一一采用。 0.2 与论题相关的三组概念 0.2.1 汉语声调的三级结构单位:调素、调型和调式 本文认为,调素、调型、调式是汉语声调系统的三级结构单位。调素是具有音区特征 的、构成调型的最小单位;调型是具有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的调素组合单位,与音节音 段成非线性组合;调式是调型组合单位,与字组音段成非线性组合。 0.2.2 汉语声调的基本特征——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 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注:见下参考文献(沈炯,1992:18)。 )音区指声调音域(即调域)的分区。调域即声调音高的活动范围,存在于最高音高和最 低音高之间。调域可分区,一般分为五个音区,通常用五度制标记,也可分为高(H)、低(L)两区,或高(H)、中(M)、低(L)三区。 音高向不同音区的滑动变化构成了声调曲拱。比如HL,是先高后低的音高运动,音高 变化成降势,谓之降拱;而LH则是HL的逆向运动,音高变化呈升状,谓之升拱;HH、LL 、MM等则无音高变化,音高运动呈水平状,谓之平拱。声调曲拱就是指音高运动的这种 样态。曲拱的命名以音高变化轨迹的几何图形为据,如上所论的平拱、升拱和降拱,这 是汉语声调曲拱的三种基本样态。还有三种组合样态:凸拱、凹拱、角拱。凸拱和凹拱 是降拱和升拱的组合:凸拱是先升后降,凹拱是先降后升。角拱是平拱和升/降拱的组 合:有先平后升/降的,如LLH/HHL,也有先升/降后平的,如LHH/HLL。角拱音高运动轨 迹中的平与升/降,在几何图形中成夹角,故以“角”称之。从运动轨迹看,曲拱的三 种基本样态(升,降,平)是直线,可合称为基本拱或直拱;而组合的角、凸、凹是曲线 ,可合称为复合拱或弯拱。此外,还有一种无拱度的专用作入声的短调,如果启用语言 学常用的零概念,可视其为零拱。综合起来,汉语声调共有平、降、升、凹、角、凸、 零7种曲拱样态。 0.2.3 汉语声调系统的初始配置和二次配置 一个音系的单字调系统,是声调系统在共时平面的的初始组合,经历了曲拱特征和音 区特征的初始配置。这种共时的初始配置是声调原生系统历史发展的积淀,与古代声调 关系密切。而连续调系统,是声调系统的二次组合,经历了曲拱特征和音区特征的二次 配置。连读调系统的二次配置是以单字调系统为基础的现时活动状态,与共时变化关系 密切。无论初始配置还是二次配置,都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语音自然属性机理——降 势音高,二是语音的语言学机制——对偶调节。 一 汉语声调曲拱概况 本节从调型入手考察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 1.1 汉语调型统计 按照声调5个音区的音高特点,声调调型应该有130种:零拱调型5种,基本拱调型25种 ,复合拱调型100种。但本文只发现了92种,见表1调型总表。表中带方框者为本文未发 现的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