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

——域内闽语与周边闽语之语音比较

作 者:

作者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甘于恩(1959—),男,福建福州人,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周洪涛(1979—),男,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有必要区分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闽语 的源和流,体现闽语的综合特征和下位特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域内闽语的特点, 对周边闽语的变异特点注意不够;而周边闽语的语音变异,又有内外因素在起作用。闽 语的比较研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周边闽语的语料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5)02-0086-06

      一、概说

      闽语是什么?这一问题似不言而喻。《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界定闽语为“一种主要通 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江苏、广西个别地方的大方言”[1]( P109),不过这仅属一般定义,而非语言(语音)学上的定义。当然,《汉语方言及方言 调查》也归纳了闽语的16条语音特征[1](P112-115),这些特征基本上属于抽取各片闽 语的特点进行简单加合,缺乏高度综合、高度抽象的特性。这就是张光宇所批评的“区 已立而类难分”的逻辑矛盾[2](P1)。黄典诚提出8条语音特征[3](P161-164),但也有 不足,即没有考虑闽北、闽中的语音特点,涵盖面不够。因此,只有对各种闽语作全方 位的比较,才能准确归纳出闽语语音的本质特征。

      我们认为,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必须注意区分“域内闽语”和“周边闽语”、“典 型特点”和“变异特点”、“上位特征”和“下位特征”等概念,注意时空关系和源流 关系,注意本质特点和非本质的特点,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闽语及其周边方言的关系。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能切合方言的实际,具有对内的一致性和对外的排他性。以下界 定相关术语:

      域内闽语:在福建省境内通行的闽方言,在方言特征上,域内闽语表现出较强的典型 性和较少的变异性。

      周边闽语:在福建省境外地区通行的闽方言,主要指台湾、广东、海南、浙江、广西 通行的闽语,其中台湾闽南话与域内闽语的闽南话最为近似,但由于来源的多样性,也 呈现出融合与变异的特点。周边闽语表现出较弱的典型性和较强的变异性。

      典型特点:指最能反映方言本质的特点,如闽语的无f声母。

      变异特点:指方言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特点,如海南话的有f声母。

      上位特征:指能涵盖所有目标方言特点的特征,如闽语照、精组归一套(ts、ts‘、s) 、且知组(白读)多读t、t‘。

      下位特征:指体现下级方言特点的特征,如闽南话鼻化韵丰富、闽东和闽北话有撮口 呼。

      二、域内闽语之语音特点

      综观域内闽语各片的语音面貌,以下几点似可作为域内闽语的典型语音特点:

      1.声母基本属于十五音系统。厦门话现仅存14声母,日、来母不分,但那是后起的合 并导致的,在漳州话(老派)及平和话中,日(dz)、来(l)母不混,都是15声母,闽中方 言有17声母[4](P192-193):ts组和t∫组有对立,但这种分化应是周边语言环境带来的 非闽语特征,还有一种可能即暗示闽中方言形成和来源与其他闽语有别。

      2.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走向以不送气为主,例字集中在“病条钱舅”上,闽语各点皆读 不送气清音[5](P207-247)。

      3.古照、精、知组二分,照、精为一组,读ts、ts‘、s,知组(白读)为一组,读t、t ‘。

      4.无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母大量地读为p、p‘。其他方言(如粤、客方言)也有轻 唇读如重唇的现象,但属于偶见的存古性质,非、敷、奉母的主流为f。完全满足这一 条件的必定是域内闽语。

      

      6.古擦音心、邪、书、禅母字口语中有的读为塞擦音,典型例字集中在“笑生深手树 ”的白读上。粤语邪母也有读ts‘的现象,如“邪斜”,但相对于闽语,不属于典型特 点。

      7.以母有读擦音或塞擦音的情况,典型例字为“蝇痒”。

      8.章组字有读k、k‘的现象,典型例字为“枝齿柿”。

      9.果开一歌韵部分字白读今为合口,典型例字为“拖我大”(白读)。

      10.止开三支脂韵主元音有读低元音-a

      

      摄读低元音的现象在粤语不够典型,粤语读低元音的,闽语也读低元音;反之则不成 立。

      11.声调以七调类为多,各片代表点福州、厦门、莆田皆如此,表现为阳上调已分化到 其他调类。泉州话阳上仍保留,反映的应是早期闽语的声调特点,但声调总数依然为7 个(阴阳去声合并)。闽北、闽中都是6调类,反映的应是变异的特征(非闽语特征)。

      12.文白异读非常丰富,十六摄皆有分布。其他大方言都程度不等地存在文白异读现象 ,但分布较有限,如粤语集中于梗、曾摄(果、止、咸、山、通摄等也有少量)、官话集 中于宕、江摄入声。像闽语这样大范围的文白异读,可谓汉语方言之仅见,作为典型语 音特点是可行的。

      三、周边闽语之语音变异特点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周边闽语都多少表现出与域内闽语不同的特点,以下几点较突 出:

      1.声母系统与域内闽语的“十五音系统”不同,普遍多于15个声母,如广东的潮汕方 言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