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国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东京大学中国语部会 153-0041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 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滞留的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形 成“形义扭曲构造”,其表现之一就是语义异指。本文首先将形容词分为表物和表行两 个语义类型,指出形容词的依附性语义特征决定了次范畴与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无标记 关联,语义异指正是说话人破坏这种关联的结果;其次讨论了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认 为词语的异位是说话人试图表达某种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种带 有明显语用动机的“明示”行为,某词语句法位置的遴选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心智 过程;文章最后指出,限于人的认知结构差异,语义指向的理解通常只能是一种接近话 语意图的概率推理。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字号:

      1.引言

      名词代表的是物体,动词代表的是行为,形容词则代表事物的性状。就表述功能而言 ,名词担负着指称职能,动词担负着陈述职能,形容词则担负着修饰职能。陈述一定要 有对象,修饰也必须要有被修饰物,而事物则不然,它不一定非要有陈述和修饰不可。 因此,典型的名词在概念上是自足的,如地图上的“北京”,这儿有指称但并没有陈述 或修饰。而典型的动词、形容词则是依附的,如形成“吃”这一概念的同时还需借助“ 施行吃这一行为的动物”和“承受吃这一行为的食物”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与此相类,形成“大”这一概念时还需借助拥有这种属性的物体,即有陈述和修饰必有指称。

      语言研究最为关心的是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对当关系。在共时平面形式和意义 之间总体上说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滞留的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 会产生悖逆。就意义与形式的映射关系而言,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句法形式表 述语义关系,语义内涵在句法形式上得到映射,与其句法身份对应,是句法结构与概念 结构相吻合的构造,即“形义一致构造”。如“他削好了一支铅笔”的“削好”在句法 上是直接成分,语义上“好”与动作“削”也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 相对称。另一种是句法形式并不能忠实或完满地表述概念结构,相互组配的单位表现出 句法上的同现而语义上的假同现,句法结构与概念结构相悖,即“形义扭曲构造”。比 如“他喝醉了酒”,“喝醉”句法上相关,是直接成分关系,但语义上“醉”并不与动 作“喝”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动作的施动者“他”相关,造成句法与语义的扭曲。可 见,形容词的依附性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概念的语义相依,但语义相依的概念并非都实 现为句法上的直接成分。根据直接成分之间语义联系的同异,语义指向主要有两种类型 :(参看张国宪,1988,1991a、b)a.语义同指,即句法上具有直接成分关系,语义上也 发生直接联系的形义一致状况。b.语义异指,即句法上具有直接成分关系,但直接成分 之间并不发生语义联系的形义扭曲状况。语义指向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单纯句 法分析的不足,以揭示在同质句法构造里可能蕴含着的性状与事物、情状与行为之间的 语义联系。

      2.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

      2.1 形容词的语义类及语义扩张

      2.1.1 形容词的语义类

      形容词所表述的性状具有依附性,不同的语义相依概念的形成依赖于听话人头脑中的 经验图式,即以演绎为基础的经验、信念或常识的本能推理。如“红”让我们与记忆中 相关的事物认知假设相联系,“踊跃”让我们与记忆中相关的行为认知假设相联系等等 。根据形容词依存对象的语义性质,形容词可以分为两个语义类型:表物形容词和表行 形容词。

      1)表物形容词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语言里都有表示度量、色彩、年纪和价值意义的形容 词。即使在形容词是封闭性词类的语言里,也存在着这些意义范畴的形容词。这种现象 表明表物形容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形容词里的基本成分。作为世界语言大家族成 员的汉语自然也不例外,表物形容词是其主要成分,它们基本分布在空间、度量、色彩 、年纪、属性、评价和情貌等语义区域里。举例如下(义项的标注依据《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

      表空间:大 小 高 矮 宽 窄 长 短 方 圆 斜 歪 平 扁 高大 矮小

      宽阔 狭窄等;

      表度量:轻① 重⑥ 远 近 深 浅 紧 松等;

      表色彩:黑 白 红 黄 绿 蓝 青 漆黑 雪白 通红 浅黄 碧绿 湛蓝 黑 糊糊 白茫茫等;

      表年纪:老 年轻等;

      表属性:新 旧 破 干 湿 生 熟 碎 平 直 快⑥ 钝 冷 热 凉 脏

      软 硬 潮 甜 辣 崭新 陈旧 凉爽 干巴巴 湿漉漉等;

      表评价:好 坏 笨 毒 蠢 丑 美 凶 傻 穷 富 贵 贱 差 糟 呆板

      聪明 笨拙 丑陋 美丽 凶恶 昂贵 懦弱 缺德 庸俗 恶狠狠等;

      表情貌:热情 懊丧 烦躁 高兴 愤怒 疯狂 惶恐 难受 疲惫 笑眯眯 慢腾 腾等。

      2)表行形容词

      除了表物形容词之外,汉语里还存在着少量的表行形容词,它们主要分布在时间、速 度、方式、程度、情状、频度等语义区域里。举例如下:

      表时间:早 晚 长 久 迟 长久等;

      表速度:快① 慢 及时 迅速等;

      表方式:稳 轻⑥ 怪 紧 草率 轻率 巧妙等;

      表范围:广泛 全面 普遍等;

      表程度:猛 过度 过分 深刻 适当 轻微 简要 透彻 扼要等;

      表情状:透 仓促 果断 匆忙 从容 紧密 猛烈 盲目 片面 强烈 紧急 慎 重 顺利 庄严 踊跃 精确 周到等;

      表频度:勤 频繁等。

      2.1.2 性状的语义扩张

      需要指出的是,表物形容词和表行形容词并不能穷尽地说明汉语形容词的语义相依状 况,有的形容词在语义上既可以表述事物,也可以表述动作行为。从词类连续性的观点 出发,表物形容词和表行形容词处于形容词语义范畴的两极,而表物/行形容词则介于 二者之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