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的变异

作 者:
段纳 

作者简介:
段纳(1970-),女,河南开封人,平顶山师专中文系讲师。平顶山师专 中文系,河南 平顶山 467002

原文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平顶山方言中的古入声字在青年人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这次演变是一项还未完成的正处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这次变异中,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这种变异现象不是方言语音系统内的连续性的音变,而是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方言语音特征的突变现象,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解释这个音变最为合理。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 1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04)11-0030-04

      现代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理论认为,语言也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变化之中,由于运动的连续性,语言总是处在一种过渡状态,“静态只是一种相对的动态,是运动速度相对平衡时的存在形式,是一种为了研究、说明、解释的需要而假想的一种状态”[1]。而王士元在他的词汇扩散理论中也指出,应该研究语音变化的两个静止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毫无疑问,应该是个动态过程,因为所有变化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完成”[2]。他用图1来表示这个从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的音变三阶段:

      

      图1

      本文所描写的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的变异是一项正处在动态演变过程中的语音变异。现在我们就试图在这个框架下考察平顶山新派方言中古入声字正在进行着的语音变异的演变规律。

      一、静态、未变状态的平顶山方言的古入声的语音状况

      先简单介绍一下平顶山方言语音概况。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方言属中原官话郑曹片[3],本片方言使用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1%以上,本片方言的代表是郑州话、开封话。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在《河南省志》、《平顶山市志》等方言资料中,平顶山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较大的差别:

      (一)韵母方面:比普通话多4个,其中3个是古入声字特有的韵。

      (二)声调方面:调类都是4个,但调值不同。普通话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河南话阴平35、阳平42、上声55、去声31。

      (三)入声字调类分派方面:入声字绝大多数分派到阴平、阳平两调,其中古次浊声母、古清声母读为阴平,古全浊声母读阳平。普通话则是古全浊读阳平,古次浊读去声,古清声母派入四声,以去声最多。

      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可以说是在于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上。古入声字调类分派的不同成为划分中原官话与其他官话方言的主要标准之一。

      然而,由于平顶山建市时间短,《河南省志》、《平顶山市志》所记录的语音实际上是平顶山周边县市大片地区的方音,而不是平顶山城区方言点的方音。李静于1998年整理了《平顶山方言音系》[4],我们看到其记载的方言语音特征与前者有所不同:韵母系统只比普通话多出一个韵母[yo],其他三个韵母已经消失或者说与其他韵母合流了。在她的《平顶山同音字汇》里,[yo]韵字只收了五个:“脚、角、嚼、药、钥。”而《河南省志》在此韵下收录了21个入声字。针对这样的差异,在本次考察入声字音变时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哪个作为静态、未变的语音参照标准来对本次古入声字音变进行动态的考察?如果我们以《河南省志》所载为静态未变一端的参照标准,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上述这个差距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不能正确选择语音参照标准,就可能使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使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复杂化。我们认为,《河南省志》与《平顶山方言音系》之间的差异,是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的音变,而平顶山方言新、旧派之间的差异则是正在进行的音变。前者与我们要考查的入声字的音变是发生在不同历史层面上的音变,性质是不同的。所以,本文所要讨论的入声字的音变,主要以李静的《平顶山方言音系》为静态语音参照标准。

      二、动态演变中的平顶山方言古入声

      我们于2002-2003年对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变异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注:本次调查根据胡明扬定义“新北京人”的原则,确定了调查对象为“新平顶山人”,即在平顶山城区出生、长大,会讲方言,并且没有长期离开过平顶山城区生活的人。年龄20-22岁,男女各3人。调查材料使用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附录收录的780多个入声字,让被调查者对调查字表进行单字发音和组词发音。由于《平顶山方言音系》未对入声字进行专项调查,表中“老平顶山方言调类”的数据参考王泽龙《古入声字在河南话与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并根据本次调查的材料进行了重新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平顶山新派方言口语与老派方言相比,古入声字的发音出现了明显的变异,主要涉及的语音要素是声调和韵母,变异主要趋势则是向普通话靠拢。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每个发音人都有超过50%的入声字已经转向普通话的调类,发生变异的入声字覆盖了绝大多数老派方言中与普通话调类分派不一致的字。

      (一)声调的变异

      由于入声声调分派的不同是区别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重要的区别特征,所以声调变异的考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下面主要从变异的方向性和变异方式两方面对平顶山新派方言入声字声调的演变进行说明。

      1.变异的方向性。本次调查表共收录781个常用入声字,我们对调查结果统计比较,列表说明:

      表1: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声调演变表

      普通话

      老平顶山

      新平顶山

      调类

       方言调类

      方言调类

      阴平

      151

       472

       184-276

      阳平

      227

       172

       172-213

      上声

      52

      

      26

       29-44

      去声

      342

       81   290-324

      异读

       29

       14-3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平顶山青年人的入声字在调类分派上更接近普通话。本次变异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变异的方向性——向普通话靠拢。几乎任何与普通话调类不一致的入声字都可以被发音人替换为普通话的调类,当然,有的字异读频率高一些,一些字异读频率低一些。其中去声字是变异最多的一个调类。

      本次调查材料普通话归去声的入声字有342个,老平顶山方言归去声的只有81个,表2是342个去声字在被调查的6个发音人中的发音情况:

      表2:入派去声字在平顶山新派方言中转换情况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