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并”“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区别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云芳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语文研究

内容提要:

并列连词“和”与“并”都可以连接动词性成分,“和”“与”“而”都可以连接形容词性成分,但它们在句法位置的分布上显现出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表述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与”连接的并列结构是指称性的,“并”“而”连接的并列结构是陈述性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9(2005)01-0013-04

      1.引言

      并列连词“和”“与”“并”都可连接动词性成分:

      (1)a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

      b[重温与反思]这段创业史。

      c中国昆剧在台湾[演出成功并引起了巨大反响]。

      并列连词“和”“与”“而”都可连接形容词性成分:

      (2)a他带着[惊愕和疑惑]。

      b极端的[肃穆与严酷]。

      c面向新世纪,任务[光荣而艰巨]。

      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它们各自存在的价值又在哪儿呢?李英哲,卢卓群(1997)从历时的角度讨论了汉语连词发展中的四个特点,其中的两个特点是:第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第二,同义者竞争——单一化。这两个特点对“和”“与”“并”“而”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和侯学超(1998)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均指出了“和”“与”“并”“而”连接谓词性成分的功能,但对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区别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辨析。本文尝试通过对真实语料的考察,回答这个问题。

      在本文的考察中,我们把标记形式“和”作为参照的基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两两比较,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和困难,同时也因为“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最为频繁、最为典型的并列结构标记形式。本文以《人民日报》1998年1月的语料作为考察对象中的例句均取自于此。

      2.“与”与“和”

      “与”“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共同的特点是连接后的并列结构体不能单独作谓语。朱德熙(1982)指出:“由‘跟、和、与、及’等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造成的联合结构却是体词性的,不是谓词性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也指出了这一点。“与”“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区别是,所连接的并列结构在具体出现的句法位置上显现出差异。

      在连接谓词性成分时,“与”连接的并列结构经常出现在定中结构中心语、黏合式定语、主语、宾语这些句法位置上。例如:

      (3)a这份[坚韧与博大]。

      b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功能。

      c[合作与排斥]并存。

      d加强[磋商与合作]。

      朱德熙(1982)指出,名动词(名形词)的主要语法特征是“1.可以充任准谓宾动词的宾语;2,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俞士汶等(1998)指出,“能直接修饰名词”也是名动词(名形词)的一项语法特征。名动词(名形词)的语法特征基本上对应着“与”并列结构的句法位置。虽然带“的”定中结构中心语、主语不是名动词(名形词)的语法特征,但这两个位置上的谓词性成分其表述功能也已经指称化了,语法性质向名词发生了漂移。可见,连接名动词(名形词)是“与”的一个显著的语法特征。汉语的名动词(名形词)和英语的“nominalizations”有一些类似之处,名动词(名形词)一般就翻译成为英语的“nominalizations”,附加“-tion,-ment,-ness,-ity”这样的词缀。Biber et al.(1998)通过对语料的统计调查表明,“nominalizations”在学术文体中出现的频率分别是小说文体和口语文体的4倍,并进一步解释“学术文体使用nominalizations,是把动作行为和过程看作是独立于人类参与的抽象的客体”。同样的,汉语名动词、名形词的使用也应看作是书面语体的色彩。一般认为,“与”是从文言继承来的,多用于书面(朱德熙,1984),那么多地连接名动词、名形词正是“与”书面语色彩的体现。

      “与”连接谓词性成分时也可处于带“的”定语位置:

      (4)a一个[开放与合作]的英国将对欧洲事务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b中东必须实现[公正与持久]的和平。

      “与”连接谓词性成分时也可处于述语位置:

      (5)a[重温与反思]这段创业史。

      b来[研究与掌握]这种新兴的资本形态。

      根据对《人民日报》1998年1月份1个月语料的考察发现,“与”连接谓词性成分出现在述语位置上的频率远远小于出现在定中结构中心语、黏合式定语、主语、宾语的位置上的频率。

      “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常出现在述语位置:

      (6)a[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b用手[启动和关闭]这个燃烧器。

      c自觉地[探索和认识]未来。

      d被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

      “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也可出现在定中结构中心语、黏合式定语、主语、宾语以及带“的”定语的位置:

      (7)a资产经营热的[兴起和消退]。

      b这是一次[营救和搜索]演习。

      c[改革和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注:“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按理说是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但在真实语料中这种情况很少,c的例于是作者自造的。)。

      d甚至还有[失望和痛苦]。

      e似乎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对上述语料的考察可见,“和”连接谓词性成分出现在述语位置上的频率远远大于出现在定中结构中心语、黏合式定语、主语、宾语的位置上的频率。

      “与”与“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功能差异可表示为表1。(“√”表示可以出现,“√√”表示经常出现,下同)

      表1 “与”“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功能差异

      

       定中结构  黏合式

        带“的”

      句法功能

       

       主语 宾语  述语

       中心语

       定语 定语

      “与”并列结构

      √√√√

      √√ √√

       √

      √

      “和”并列结构

      √ √√

      √    √  √√

      3.“并”与“和”

      “并”连接的并列结构经常出现在述语位置,这时的“并”可以替换成“和”:

      (8)a[引发并强化]了许多艺术家的使命感,

      [调动并激发]了他们所有的创造力。

      b[引发和强化]了许多艺术家的使命感,

      [调动和激发]了他们所有的创造力。

      “并”连接的并列结构还经常出现在谓语位置,这时的“并”不能替换成“和”:

      (9)a彭尼·理查兹[参加会见并出席宴会]。

      a′**彭尼·理查兹[参加会见和出席宴会]。

      b江泽民[对此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对非洲形势的看法和对非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