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增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100083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非句化是指在小句整合的过程中,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句逐渐失去陈述性特征,从完全小句变成了母句中的名词性或副词性成分这样一个过程,它表现为一系列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根据这个非句化的程度大小,汉语的很多结构类型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小句整合程度的连续统:复句>复杂谓语句>简单句。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字号:

      0.引言

      从语言发展过程看,随着人类思维发展精密度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加强,以及把复杂的内容详细表达出来的要求,语言结构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化、精密化,原来需要用分散独立的两个句子来表达的内容可以整合为一个句子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法化中的小句整合现象(注:根据“一个动词(包括论元)就是一个小句”,一个小句就是含有一个谓词的结构,包括完全小句(full clause)和不完全小句。)(Clause integration,Haboud,1997:213)。古汉语中连动式就是这样由几个并列小句发展而来的,何乐士(1984)曾举出《左传》和《史记》相对照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发展: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还,袭灭虞。(《史记·晋世家》)

      在《左传》中是两个并列、平行的小句,在《史记》中压缩、合并成了一个连动句。周国光(1998)对儿童连动结构习得过程的研究发现,一岁半的孩子句法联结能力还不足,还不大能很好地运用连动式,只能用几个单词句的形式来表达相关的几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如:

      (被试对奶奶喊)抱,走。(抱我走)

      (被试对妈妈说)出去,街街,玩。(出去上街玩玩)

      而两岁以后的孩子才逐渐发展起运用连动式的能力来,可以把几个相关的复杂内容用一个句子说出来,能够说出如“爬下来玩”、“我去找找看”这样的句子。而有些连动式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形成结合更为紧密的结构,例如动补结构就是在连动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从这个角度看,汉语很多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结构类型其实是处在小句整合的连续统上。Hopper & Traugott(1993[2001]:170)也早已指出在英语中同样的现象:一个复杂句开始形成,可能只是涉及把两个有关的、独立分离的句子连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结构也更为紧密。这种更紧密的结构,根据[依存]、[内嵌]两个特征把复杂句分为三类:并连(parataxis)、主次(hypotaxis)和从属(subordination)。它们正好构成一个“小句联合的斜坡”(cline of clause combining):并连>主次>从属。

      并连      

       主次

       

      从属

      —依存

      

        

       +依存

      +依存

      —内嵌

        —内嵌

         +内嵌

      从左到右两个小句之间的依存关系逐渐加强,语法形式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语法化程度也逐渐增高。与之相似,汉语也存在这样一个小句整合的连续统:

      复句>复杂谓语句>简单句

      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单复句的划分一直是有争议的,也是被公认划不清的;而各种复杂谓语现象在界限划分、归属上更是争论很多。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各种句法结构都是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连续统上,而复杂谓语句内部各种小类又形成小句整合程度不等的连续统,这也是本文着力要证明的:

      连动句>动词拷贝句>次话题结构句>名物化结构(动名词做主、宾语句)

      为此,本文采用了非句化这个变量来证明这个连续统。小句整合是一个涉及到许多形态句法特征的复杂的历时变化过程,表现为很多语法化现象。从句的非句化就是其中一种:两个本来独立的小句合并为一个带有一套语法关系的单一小句的过程中,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小句(即从句)所具有的句子特征会或多或少地削弱、丢失,最终完全失去一个句子的特征,成为一个词,这个过程就是非句化过程。(desententialization of subordinate clause,Lehmann,1988)从句丢失的句子特征越多,和主句结合得就越紧密,整合的程度就越深。所以通过非句化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一个句法结构的小句整合程度。

      为了论证的方便,本文所考察的复杂谓语句都是含有两个动词结构的,连动式也采用典型概念,由表达前后动作的两个动词结构组成。

      1.非句化及其特征

      从句的非句化就是在小句整合过程中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小句逐渐失去作“句子”资格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小句,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陈述性,即具有表达一个事件的能力,可以陈述一个具体的事件,传递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程度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系列可以陈述一个事件的具体状态的成分,例如具有言语行为效力以及语气、情态、时、体成分等等。在压缩整合的过程中,从句往往会逐渐失去完全小句的特征,陈述性逐渐消失,事件被“类化”。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从句变成了母句(matrix clause)中的名词性的或者是副词性的成分,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关心向名词性成分演变的语法化过程。

      从句的非句化一方面表现为作为小句本身的各种特征的消失;一方面表现为这个小句具有越来越多的名词的分布,下面具体说明。

      1.1 非句化的内在特征

      一个典型小句有很多语义句法特征,比如说:言语行为效力、情态、时、体、行为者以及有各种句法功能的周围成分等等。在非句化过程中,典型小句的这些特征会逐渐丢失。

      1.1.1 首先失去的是言语行为力量。一个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言语行为效力,如用来陈述、宣布、提问、祈使等等,言语行为力量的丧失,表现在有的表示言语行为的成分不能随便出现,如下面两句话中的划线部分的小句都是陈述句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