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小句中枢说”与句法学 按照本文对“小句中枢说”(邢福义1995、1996等)的理解,“小句中枢说”的“中枢”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从研究方法来讲,一是从语法体系的本质来讲。 在研究方法上,“小句中枢说”考虑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汉语的特点十分丰富,作为语言研究工作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语言现象、从什么地方入手抓住语言特点?“小句中枢说”提供了一个建议,就是从小句入手,把小句作为语法研究的中心。下,可以联系到短语、词的研究;上,可以联系到复句、句群等的研究。因此,“小句中枢说”可以说是一个方法学上的问题。 从语法体系的本质来讲,“小句中枢说”强调小句在语法体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语法运作起管束控制作用。这种观点假设小句能管束控制其他语法实体,而其他语法实体对小句都有一种依附、从属的关系,这种看法也可以称为“句管控”(邢福义2001a)。显然,这里所谈的“小句中枢说”(或者“句管控”)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语法机制运作的问题,属于语言本质的问题。 以小句、句子作为语法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形式语言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omsky(1957)所提出的生成语法学(generative grammar),认为句法部分是构成语言机制的一个重要系统,由有限的句法规则推导出人类语言千变万化的面貌。生成语法学的观点引起了语言学家对句法研究的重视,句法学(syntax)成为当代语言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成语法学经过五十年来的研究,对句法问题提出了很多看法,对人类语言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发现。(注:这几十年来生成语法学有不少的变化和修改,例如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and-parameters theory),以及近年针对这个理论架构而提出的“最简方案”(Minimalis Program)。本文为了方便论述,一律采用“生成语法学”作为这个学派的统称。)虽然生成语法学和“小句中枢说”不少的理论假设和实际操作迥异,但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讲,它们对小句、句子研究的重视基本上是一致的。既然两者都同样重视小句、句子的研究,究竟生成语法学的研究成果对“小句中枢说”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呢?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就是希望透过比较生成语法学和“小句中枢说”的某些主张,提出一些有关句法研究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对今后汉语语法学和理论语言学的研究能有一点启示作用。 二 生成语法学和“小句中枢说”的相似之处 2.1 语气和小句的关系 按照“小句中枢说”,小句必须包含句子语气,并且能够表明说话的一个意旨,体现一个特定的意图(即所谓“小句成活律”)。缺乏句子语气的成分只不过属于“可成句的构件语法单位”,不能成为小句。句子语气在小句的地位,就是黏附在一个可成句的构件语法单位上。汉语的语气有相应的句子语调,语气助词(即“句末助词”)的使用是为了加强信息量。 在早期的生成语法学(Chomsky 1957、1965等),句法学研究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S(即sentence的缩写)——一个只包含主语(即图一a中的名词短语NP)和谓语(即图一a中的动词短语VP)的单位。后来Bresnan(1972)在全面研究疑问词移位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句子单位扩充为S'(读作“S杠”/S-bar)。S'包含了S和一个引导S的标补语(complementizer,简称COMP),如图一b所示。标补语在英语的例子包括that、whether等词,跟句子的语气有关。(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生成语法学对S和S'的地位提出了重大的修改,把这两个成分分别改为“屈折成分短语”(inflection phrase,简称IP)和“标补语短语”(complementizer phrase,简称CP)。由于不影响到本文的讨论,我们暂时沿用旧的形式来表示。)
图一 在生成语法学的理论下,不少学者认为汉语的语气助词跟英语的标补语相似,同样能表示句子的语气,因而把语气助词分析为标补语,跟S组成一个S',出现在S的右边(Lee 1986,汤廷池1989,Cheng 1991,Tang 1998,邓思颖2002等),如图二所示。
图二 “小句中枢说”所讲的“小句”,在生成语法学的观点,应该等同S'。至于所谓句子语气黏附在可成句的构件语法单位上,正好跟生成语法学的观点一致,即处于COMP的语气助词(=语气)跟S(=可成句的构件语法单位)组成S'(=小句)。把语气或者语气助词纳入句法学的研究范畴,作为小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把“可成句的构件语法单位”和“小句”区分开来,并且为句子语气这种语法实体找到一个句法位置,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汉语句法结构的认识,而且方便我们把汉语跟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