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442(2004)04-0017-06 O音转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从音转的必然性,我们认识到音转是一种客观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音转的规律性,我们认识到看似杂乱无序的音转现象,其内部呈现出整体有序的基本规则。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运用音转理论解释文献语言中字词的音义关系时,如何尽可能减少主观的逞臆之说,避免“无所不通,无所不转”的尴尬?音转既然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那么又应该如何来检验其真实性和科学性? 1 音义关系的制约 1.1 音转与音义关系类型 音转的实质,王念孙等人概括为“音近义通”。“音近”与“义通”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只谈“音近”或“音变”,不谈“义通”,那是语音学的内容;只谈“义通”而不谈“音近”或“音转”,那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研究的内容。谈音转,必然涉及到音义关系,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将王念孙等人的“音近义通”稍加细分,可以得到以下几种类型: 1.1.1 音近义同 这类音转主要是指同一语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语音变易现象。扬雄《方言》所谓“转语”或“古今语”,就是指的这类音转。如:“謇、展,难也。齐晋曰謇,山之东西凡难貌曰展,荆吴之人相难谓之展,若秦晋之言相惮矣,齐鲁曰燀。”(卷六)此虽未明言“转语”或“古今语”,但仍是音转字。“謇”、“展”、“惮”、“燀”、“难”,为元部叠韵。《尔雅》一书主要是以今语释古语,其声训词也往往表现为音近义同。如:“吾,我也。”(释诂)“卬,我也。”(释诂)按:“吾”、“我”、“卬”疑母双声。又:“在,存也。”(释诂)“在、存,察也。”(释诂)按:“在”、“存”从母双声。 1.1.2 音随义转 这类音转主要是指一字数音者其音随义而变化的现象。钱大昕说:“古人音随义转,故字或数音。《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与‘犹’、‘咎’为韵。《韩诗》‘集’作‘就’,于音为协。毛公虽不破字,而训‘集’为‘就’,即是读如‘就’音。《书·顾命》:‘克达殷集大命。’汉石经‘集’作‘就’。《吴越春秋》:‘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回复俱留。’是‘集’有‘就’音也。”[1],这是说“集”为“就”义,故“集”音转为“就”。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假借。所以钱大昕又说:“古者声随义转,声相近者,义亦相假。”[2] 1.1.3 声义同源 这类音转主要是指两个词的音与义具有共同来源,其外部表征为语音相近而意义相通。这是就同源词音转而言。段玉裁说:“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3]这是据形声字声符表义而立论。事实上,声义同源现象还包括许多字形上没有关系而音近义通的同源词。如“腒”与“朐”就是一组声义同源但与字形(声符)无关的同源词。《说文》:“北方谓鸟腊为腒。”郑众《周礼·庖人》注:“腒,干雉也。”《说文》:“朐,脯挺也。”郑玄《仪礼·士虞礼》注:“朐,脯及干肉之屈也。”“屈”有弯曲义,故“朐”是指弯曲的干肉条。可见“腒”与“朐”都是干腊之物,一指腊鸟,一指腊肉。语音上“腒”为见母鱼部,“朐”为见母侯部,属于旁转。清代训诂学家所谓“音近义通”,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指这类由声义同源所形成的旁转现象。 1.1.4 异读别义 这类音转是人们主观上利用声调或声母的变化来区别词性或词义所造成的。一般以四声的变化为主,所以又称为“四声别义”。陆德明指出:“夫质有精粗,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上呼报反,下乌洛反)。当体即云‘名誉’(音预),论情则曰‘毁誉”(音余)。及夫自败(蒲迈反)、败他(补败反)之殊,自坏(乎怪反)、坏撤(音怪)之异,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已为别,相仍积习,有自来矣。”[4]周祖谟先生著《四声别义释例》,专文论述这种音转现象。由于这种异读本质上仍是一字数音,并且字音随意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有的学者将这种异读别义现象也称为“音随义转”。[5]但二者性质不同,异读别义主要是以异读的方式来区别词性,意义上有联系;而前文所论之音随义转的两个字之间,则意义上没有联系。 以上四种音义关系类型,其区别在于:1、音近义同——音转义不变;2、音随义转——音转义不同;3、声义同源——音转义相通;4、异读别义——音转义微殊。 1.2 音义关系对音转的制约 1.2.1 音义关系中“义”的制约 在四种音义关系类型中,无论是义同、义不同、义相通,还是义微殊,义,始终是核心,是前提;离开了义的制约,音转就如水泻川,漫无涯际,音转的研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最终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基于此,我们对任何一组具有音转关系的字词,首先必须确定其意义上的联系,否则,即便音再近,也不能贸然断言某与某同源,某与某通假;其次,必须于古有征,以文献书证作为立论的基础。我们在考察王氏四种音转规律时,强调要有先秦书证,就是出于这一考虑。清代的训诂学家们之所以能超越前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到了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