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入声在赣、客方言中的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平(1955-),女,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音系学理论研究;香港中文大学 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香港 谢留文(1968-),男,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在十七个赣、客方言中的演变。这些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和北部,以及湖南东部。我们的考察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古入声调在这些方言中的演变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古全浊声母字的入声调一般归去声或阳去,古清声母的入声调在江西中西部和湖南东部一般归阴平,在江西北部归阴去。第二,在江西南部的一些客家话里,古入声调的演变有两种:一种情况不仅跟声母的清浊有关,还与韵摄有关;另一种情况只跟韵摄有关。第三,古入声韵母演变呈合并趋势。入声韵尾的脱落是古入声调演变的前提。入声韵尾脱落后,入声调由短变长。第四,入声调的演变结果有两种:一是并入与入声调值最接近的调类,二是保持入声单独的调类。个别例外是由于方言语音构造的制约造成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75;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4)04-0071-08

      一 引言

      中古入声字的读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带塞音韵尾,二是声调短促。这两个特点在现代汉语诸方言中发生了变化。从逻辑上看,入声的演变不外乎下面四种可能性:

       入声韵(含塞音韵尾)

      入声调(短促调)

      第一种 保留 保留

      第二种 保留 消失

      第三种 消失 保留

      第四种 消失 消失

      这四种可能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都存在。多数赣、客方言都有入声韵尾(第一、二种),但也有一部分赣、客方言没有入声韵尾(第三、四种)。

      本文考察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在无入声韵尾的赣、客方言中的演变。本文所用的材料主要有两种: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刘纶鑫主编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1,2]。两书共收方言点69个,其中修水,宁都两书重复,实际方言点67个,其中17个是本文要讨论的。其实赣、客无入声韵尾的方言远不止这些,只是这17个点的材料相对丰富,可以进行一些对比研究。在讨论声调演变的时候,也适当引用一些其他材料。

      本文所说的无入声方言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既无入声调,也无入声韵的方言。这类方言有10个:湖口、莲花、萍乡、吉安(市区)、泰和、永新、新余(沙土)(以上赣语),上犹(社溪)、安远、长汀(以上客家话);二,有入声调但无入声韵的方言。这类方言有7个:星子、波阳(鄱阳镇)、茶陵、醴陵(白兔潭)、阳新(国和)、宿松(河塔)(以上赣语),大余(客家话)。以上这些方言的地域分布,茶陵、醴陵(白兔潭)属湖南,阳新(国和)属湖北,宿松(河塔)属安徽,长汀属福建,其他均在江西境内,其中属赣语的13个,属客家话的4个。

      二 古入声调的演变

      2.1 赣、客无入声韵方言的分布特点

      赣语无入声韵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地区如吉安、吉水、峡江、泰和、永新、莲花、萍乡、安福、宁冈、分宜、新余等;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地区如茶陵、醴陵(白兔潭)等;江西北部如星子、波阳(鄱阳镇)、湖口、武宁、瑞昌(田义镇)、彭泽,湖北东南部如阳新(国和),安徽西南部如宿松(河塔)等长江沿岸一带,总的来看呈弧形分布。客家话无入声韵的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中西部如上犹、安远、崇义(横水镇)、赣县等,福建西部与江西交界地带如长汀等。赣语无入声韵方言的数量比客家话多,地域分布也广,除了方言自身的演变外,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有关系的。

      2.2 赣、客无入声韵方言古入声调的演变类型及特点

      赣、客无入声韵方言古入声调的演变类型见表一:

      表一

      

      赣、客无入声韵方言古入声调的演变特点可以分以下几项来说。

      1.古入声自成调类。也就是说,入声只是一个单纯的声调,塞音韵尾脱落,没有入声韵母。属于这类的赣语有茶陵、醴陵(白兔潭)、阳新(国和)、宿松(河塔),客家话有大余。其中大余客家话并不是真正的古入声自成调类,只有一部分古入声字自成调类,大部分都跑到阴平调里面去了。关于大余方言,后文第4节还会详细论述。

      2.古全浊声母入声在去声分阴阳的方言归阳去,在去声不分阴阳的方言归去声。赣语13个方言点除了古入声自成调类的茶陵、醴陵(白兔潭)、阳新(国和)、宿松(河塔)外,湖口、莲花、萍乡、吉安、泰和、永新、星子、波阳(鄱阳镇)8个方言都是如此,只有新余(沙土)方言例外。新余(沙土)方言今阴平有两个调,古平声清声母今读不送气的是阴平甲,古平声清声母今读送气的是阴平乙,古入声今读不送气声母的归阴平甲类,今读送气声母的归阴平乙类。客家方言长汀古全浊声母入声归阳去,古清声母入声归阳平。上犹(社溪)古入声都归去声,安远咸深山臻四摄古全浊声母入声归阴平,古清声母入声归上声,宕江曾梗通五摄古入声都归阳去。

      3.古清声母入声在江西中西部地区都归阴平,例如莲花、萍乡、吉安、泰和、永新都是如此,这一地区的安福、吉水、宁冈也是一样。新余(沙土)的情况上面已经说过。古清声母入声在江西北部归阴去,例如湖口,彭泽,星子。星子方言古去声清声母今读不送气的是阴去甲,今读送气的是阴去乙,古清声母入声今读送气的归阴去乙类,今读不送气的自成调类。自成调类的原因,后文第4节会详细分析。客家方言古清声母入声的演变不那么整齐,上文已经说过。

      总的来说,赣语无入声韵的方言除了入声自成调类的方言外,古全浊声母入声一般归去声或阳去,古入声清声母在江西中西部地区一般归阴平,在江西北部一般归阴去,规律比较明显,而在客家方言里则看不出明显的规律。

      另外,从表中看出,与古清声母入声相比,古浊声母入声字更容易并入舒声调,这个特点与许多吴语、徽语类似。

      2.3 虽然客家无入声韵方言的声调演变没有明显的规律,但是谈到古入声调的演变,江西南部的客家方言还是极有特点的。汉语方言古入声的演变,一般跟古声母的清浊有关,古清声母字今读阴入,古全浊声母读阳入,也有的方言古入声字无论古声母的清浊,就读一个入声。还有的方言,古入声的演变只跟今声母的送气与否有关系,跟古声母的清浊毫无关系,上文提到的新余(沙土)方言就是如此。江西南部客家方言古入声的演变有的不仅跟古声母的清浊有关,还跟古韵摄有关,有的跟古声母的清浊毫无关系,只跟古韵摄有关,请看表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