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4)05-0037-05 一、问题的提出 “意义”是什么?The meaning Of“meaning”,这可能是语言学和许多相关学科永恒的话题。词语的意义是什么?在下断语之前,我们可以从侧面来考察一下这个问题,也就是看看“意义”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最有名的是Geoffrey Leech提出的“七类不同的意义”: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这七种意义里面,“理性意义”是最基本的,这似乎大家意见都比较一致。Geoffrey Leech又把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和反映意义概括为“联想意义”,看成是理性意义基础上的附加意义。[1](P13-33) 关于联想意义中的内涵意义,早在1957年,Osgood等就曾经企图进行客观、定量、系统的研究。他们设计了连续变量十等分的不同刻度的表格,设计了有如“好”——“坏”、“美”——“丑”、“强”——“弱”、“明亮”——“黑暗”、“坚硬’——“柔软”、“迟缓”——“迅速”、“主动”——“被动”、“热情”——“冷淡”、“高尚”——“低下”、“愉快”——“悲哀”等许多对立的两极,测试和比较一些词语所引起说话人的反应(感觉和判断),以此对联想意义进行统计的定量研究。图1就是用这种“语义鉴别法”把说话人关于“mother”和“woman”的印象纪录在图上的情况[2](P76-77):
图1 这一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探索,但Geoffrey Leech也认为对联想意义的这种研究是“部分的和近似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显然失之过于空泛,并无进一步的实用价值。 Geoffrey Leech谈到英国人说“woman”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联想到这个词所指对象一些心理的或社会的特征,如“爱聚群”、“有母性本能”。还可能进而包括仅仅是典型的而不是女性必然具有的特征,如“善于辞令”、“善于烹调”、“穿裙子或连衣裙”等。可能联想到的社会“公认特征”,包括一些优点如“优雅”、“富有同情心”、“敏感”和“勤勉”等,还包括一些缺点如“脆弱”、“易流眼泪”、“懦怯”、“好动感情”、“缺乏理性”和“反复无常”等。[1](P17) 中国人说起松柏就会联想到“坚贞不屈”,说到荷花就会联想到“出污泥而不染”,说到老黄牛就会联想到“任劳任怨”等等,则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在这些词语里的投影和积淀。中国古代提到龟,联想到的是“寿”;而在现代,情况则截然不同。中国人说到仙女首先想到的是“美丽”;韩国学生说提到仙女,他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善良”。可见,词语的联想意义随着时代和地域会有所不同的。联想意义的研究是跨文化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词典里的释义给出的是理性意义(即逻辑意义),并不反映联想意义。不仅跨文化学习很需要有一部能反映联想意义的词典,而且根据作者的调查,实际上本族人使用词语的时候,在许多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并非理性意义,而是联想意义。我们对“绅士”一词既做过网络语料的用法调查,也做过学生的答卷调查,人们提到“绅士”绝大多数首先联想到的是“彬彬有礼”和“风度优雅”,其次就是“穿着西服或燕尾服”、“为女士打开车门”,甚至还有“决斗”。说话人提及“绅士”的时候,心目中的意象几乎很少和词典里面所描写的“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有直接联系。[3)(P1120)在词典里,“水”的释义有化学分子式“
”,有些词典里各种花的释义都有拉丁文的学名,但实际上语言使用者关于这些词语的实际知识并不包括这些精确而抽象的描写,很可能只是一些模糊的联想意象的复合。 因此,客观地、系统地提取汉语词汇的联想意义,就不仅是可以为跨文化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符合习惯的联想意义的用例,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窥测词汇的意义在人们认知上存在的形态。 二、模型的建立 (一)提取框架 1.两个框架 作者设计了两个格式,作为提取“喻点”的框架,因为这两个框架典型地反映了“喻体”和“喻点”之间的联系。“喻点”又叫“比喻点”,是比喻结构里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点。在本研究中,“喻点”是一个重要支点。这两个框架是: 框架1:像Y那样A/V 框架2:A得像Y(一样) 其中“Y”是名词,是喻体;“A”是形容词,“V”是动词,“A”或“V”是喻点。例如: (1)像仙女那样漂亮(/飘然而至) (2)漂亮得像仙女(一样) 在这里,本体(“X”)并不重要。 2.“像Y那样V”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