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及其英译

——以“吧”的语篇功能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屈承熹 黑龙江大学,佛罗里达大学 李彬 佛罗里达大学

原文出处:
外语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及“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将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吧”界定为一个表示情态的“语篇标记”。其基本性能为“说话者的迟疑”,其语篇标记功能为“对听话者而发”及“增强与其语境的关联性。”从这几个功能出发,不但能对该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解释,作合理的推演;而且对该虚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英译方式,也就不难获得一个有理论基础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4)06-0001-10

      1 引言

      Chu(2002b)在讨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与英语的对比研究时,将句末的“吧”译成如下几种形式:

      ①你们今天晚上要出去吧?//You are going out tonight,aren't you?(委婉提问)

      ②我们走吧!//Let's go!(建议)

      ③甲:我们晚上去看电影,你去不去?

      乙:好吧!//OK...[with a level intonation](迟疑不决)

      ④甲:我捐一百块。

      乙:这是作好事呀,你应该多捐一点嘛。

      甲:那我就捐两百吧。//Well,in that case,I'll donate $200.(勉强同意)

      这四种不同的翻译形式,分别是:①附加问句aren't you,②建议方式Let's...,③非终结语调的OK...,④表示让步的Well,...Chu(2002b)认为,这四种译法有其共同之点,它们都表达了“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表示迟疑,”这与“吧”的核心性能正相吻合。当然,事实上还有其他的例句,更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如:

      ⑤你到底要什么吧?(Chao,1968:807)// What do you want,after all?

      ⑥A:什么时候轮到你啊?(Shie,1991:192)

      B:我啊?快了,m......快了。

      C:明年。B:明年吧。//Next year,probably.

      ⑦别管这个闲事吧!(Chu,1998:136)//Why don't you just mind your business?

      Chu(2002b)的说法固然也适用于⑥-⑦,然而,如果仔细审察,我们当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必须先行了解以后,才能获得一个更进一步的、有系统的、并且具有原则性的解释。这些问题包括了:(a)“吧”除了它的核心性能“表示说话者的迟疑”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功能?(b)如果有,那么是怎样利用这些功能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态意义的?(c)自己刚才说出来的话,说话者为什么要对它的内容表示迟疑?(d)像上面例⑤中的“吧”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下面我们先将过去汉语语法中对“吧”的几种研究作一介绍,然后再进一步探讨其在语篇上的功能,最后则以之与英语中某些语篇标记相比,以求得一个较为概括性的对比原则。

      2 “吧”字研究的回顾

      现代汉语句末虚词如“啊/呀”“吧”“嘛”“呢”等,在传统语法中,一般都认为是用来表达“情态”的,所以就称为“情态虚词”。而且,每个情态虚词都有许多不同的意义。仅以“吧”为例,就可以表达“劝告”“建议”“委婉发问”“谦虚”“假设”“同意”“请求”“催促”“命令”等等多种意义(请参看赵元任,1968:807-8;窦道明,1983:151-2;侯学超,1998:13-15;Li et al,1983:428-9)。不过,近年来功能语法及语篇分析的兴起,对汉语句末虚词的处理,也有了大幅修正。下面以李讷、汤珊迪(Li and Thompson,1981),解志强(Shie,1991),屈承熹(Chu,1998),徐晶凝(2003)为例,说明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对“吧”的处理情形。

      1)李讷、汤珊迪(1981:307-311)的处理方法,是赋予“吧”一个基本功能:表示“寻求同意”。而它的各种特定意义,则都是从这个基本功能引伸出来的。例如:

      ⑧a)我们走吧。(表示“建议”)b)我告诉过你了吧?(表示“是否问句”)c)孩子都大了吧。(表示“假设”)d)你到底要什么吧?(引自Chao,1968:807,表示“你现在应该告诉我了”)=上例⑤。

      括弧内所列出的,就是各个“吧”在该句中的特殊意义。但是它们对如何从其基本功能“寻求同意”引伸出来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特殊意义,则语焉不详。

      2)解志强(1991:192-8)认为,“吧”有一个基本的语篇功能,那就是表示“不确定”。也是在这个笼统的“不确定”功能之下,“吧”可以随着语境获得各种各样不同的特定意义。例如:

      ⑨a)要求确认:A:你买这么多,花了不少钱吧?B:花钱也是一种乐趣啊。

      b)指责(accusation):

      母亲:美芳现在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已经变成了一个植物人了。植物人!植物人了,你满意了吧,你。

      儿子:好了啦,妈。

      媳妇:我怎么那么倒霉啊!什么事都怪在我头上。

      C)发话人的迟疑=上例⑥:A:什么时候轮到你啊?B:我啊?快了,m......快了。C:明年。D:明年吧。

      c)祈使句中意志的决断(finality in imperative):A:我觉得我们好可怜呕!B:我们是同病相怜,患难之交。肚子有点饿了啊。C:我也是啊。B:我们回去吧。

      他固然给“吧”每次出现都提供了不同的语境,不过他的处理方法,还是无法看出各个特定意义是怎样从其基本语篇功能引伸出来的,而且彼此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