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晓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琴,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四川 成都 610064)

原文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信息时代,媒体收集传播信息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显著,媒体逐渐掌握了对信息的控制权,使媒体成为“社会中枢”。然而正因为媒体地位的特殊,导致了传媒业的某些过度、过分、失衡、失控和倚轻倚重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了媒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人们对媒介(主要指新闻媒介)生态环境的忧思。

      一、媒介生态

      “媒介生态”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个构成要素、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是实现受众—媒介—政府—社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动态过程。然而,在市场利益和商业逻辑的驱动下,某些媒体日益商业化,它们为追求巨额利润置社会责任于不顾,最终导致媒介行为的异化,使整个媒介生态出现了失衡、失准的恶化倾向:传媒预警职能的缺位而致政府声音的误读、受众知情权的损害;媒介结构的不合理、媒介定位的雷同而致新闻报道内容的相似、恶性竞争的出现;追逐商业利益而致新闻自由的滥用、虚假新闻庸俗新闻的涌现等等。而媒介生态所出现的这些失控或失衡的现象将对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媒介迫切需要一个致衡有序的媒介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必须遵循和谐准则,对媒介生态系统“人为地施加有益的影响,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达到系统最优结构和最高功能。”从而使整个媒介实现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效应。”[1]

      二、和谐准则及对媒介生态的意义

      “和谐”(harmony),是一种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的客观状态,强调的是不同主体配合适当、匀称。和谐是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国语·郑语》中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毕达哥拉斯提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亚里士多德把“平衡和谐之道”看作是精神美德,“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等等。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中外著名思想家关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需要平衡和谐的高度一致的认识。强调“和”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演化的基础,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无论是整个传媒业还是某个传媒,只有包含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因素遵循共同的和谐准则,既正视斗争和冲突,更追求和谐与统一,即在对立冲突的基础上努力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统一,才能健康发展。而和谐准则具体包括为:

      1、整体准则。和谐强调整体性,既承认一分为二,也注重合二为一。个体是整体的个体,整体是个体的整体。个体与整体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整体不是简单地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的平等相加,而是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的有机构成。一般综合的效果不是理想的整体效果,只有生态的综合效果才是理想的整体效果。

      和谐的整体准则不仅主张充分考虑各因素复杂的有机联系,而且强调重视各种要素和资源共同构成的整体关系。也就是说,它强调的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生态系统。对媒介生态而言,这种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准则,要求我们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从媒介与环境的整体特点和全局关系出发来考虑对策,而不只是局限于单个问题的局部利益或矛盾本身。对于信息传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来说,若割断它与其他要素、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复杂联系而孤立地加以分析和处理,通常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被割断联系的、游离整体的、孤立的要素或问题是无法认识、把握和支配的。例如有的媒介忙于向外拓展,而忽视本地资源的开发;有的媒介急于多角发展,而误了新闻传播的主业;有的主管部门随意组合媒介集团,结果貌合神离、形不成一个拳头;有的媒介缺乏主见、见异思迁,结果顾此失彼,收效甚微。这些都是缺乏媒介生态整体和谐观念的表现。因而应将媒介、资源与环境看作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而后对各种要素和资源加以科学协调、合理配置,最终才能形成有机融合的媒介整体战略的“金三角”。[2]

      2、适度性原则。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要达到“中和”,中西方都认为应采取“中庸之道”。但中庸不是折衷主义,不是平均,不是天平的正中央,不是10个苹果,两人各五个。“中”需要“权衡”。所谓“权衡”就是一种对“度”的把握,就是要求适度,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亚里士多德就强调适度或节制。他说:“凡取得恰当,都是指它是过度与不及之间的中道。”“过度与不及都有损于优点,唯守中道可以成功。”在媒介生态中,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的诸种因素保持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适度互动关系。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性质或含量“过”或“不及”,超出媒介的生态耐力界限外,就会对它的生存与发展构成致命的损害,如过度忽略受众知情权导致受众对媒体的怀疑损害媒体公信力等。因此对“度”的把握,应对矛盾双方各个方面的内外因素综合考虑,从而找到“恰好”的正确之点。正如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心所不逾矩”的美学思想,正是对这种恰好适度的最好诠释;希腊人对雕塑中的美学对称,投标枪时中间点是离底部五分之四的位置,钉钉子时是十分之九的原则一样,也是对这种恰好适度的一种量化表述。媒介生态强调各因素间均衡适度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注重互相的网状的非线性关系和良性循环运动。比如各种传媒的类别比例、各种传媒的数量比例,各类报道的量以及每一报道的质等都应遵循适度的原则才可能避免同质传媒恶性竞争、某类报道泛滥成灾的现象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