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媒体的趋同时代来临。趋同时代媒体的核心价值就是优化的组织系统。媒体形成优化组织系统的方式是进行全面的组织再造,形成固化的企业生产能力、固化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固化的人才再生能力;将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标准化,并形成一个可以随时修正失误的“管理回路”。趋同时代的来临,如果报刊企业不从自身的管理入手,扎扎实实实行组织再造,那么,一个又一个黑洞必将在未来的传媒业领域出现。 本文借用“黑洞”概念来形容报业投资的失败。如果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搞砸了,可能还留下“烂尾楼”;可是投资一家报刊,如果失败了,将什么也剩不下。 什么才是报纸最真实的价值 回顾2004年传媒大事,北青传媒2004年12月22日在中国香港交易所挂牌无论如何不能被遗漏。北青传媒(1000,HK)这次全球发售4700多万股H股,占总股本的25%,共集资9.05亿港元。面对这样的一则新闻,作为多年的传媒投资管理工作者,笔者在想: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什么才是一家报刊企业真正的价值?当然,北青传媒并不等于北京青年报社,只是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下属企业,是北青报社将广告、印务等经营性资产剥离成立的股份公司。可是,面对一家报业企业,不管是不是真的全部上市了,或者不管是不是上市了,作为旁观者,是否都可以问:这个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它最真实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是多少? 在我国的现实政策和发展状况下,作为一家纯粹的报刊企业,主要的元素不外乎有两个:报刊号,团队。正所谓是:要是报刊社倒闭了,关了门,就是一块牌子(报刊号),一堆人,其他什么值钱的都剩不下。 由于准入制度的限制,报刊号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资产”。作为稀有的、多少带有一些垄断性质的“报刊号”,确实被很多有权力拥有的机构当作一笔资产保有和经营。有投资者来的时候,一分钱不出,就可以占有不错的股份。当我们评估一家报刊的真实价值的时候,不得不将报刊号作为独特的资源去计算。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报刊投资热”的逐渐退潮,以及国家在报刊经营有些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开,报刊号的价值正在不断萎缩。可以借投资概念中的“冰棍理论”说明:“报刊号”作为资产,一直在不断融化掉。什么时候一无所有,真不好说。所以,现阶段可以将之作为一笔“资产”;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受读者欢迎的产品作为支撑,也很难作为“优良资产”而被评估。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冯小刚先生的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报刊业本来就是手工业,核心的工作里面,任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都用不上,只能靠人的头脑去想。所以,在报刊企业里,人,也就是团队,总是被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评估的。但是,作为一家报刊,绝对不能把核心的价值放在几个有价值的人身上。明星制,好不容易造就几个名编辑、名记者,可是,由于没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待遇,跳槽了,怎么办?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长期保持非常高的水准。所以,在评估一家报刊企业价值的时候,对于团队的评估,绝对不能太高。因为这可能是一群随时可能飞走的鸭子。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害怕不确定性。而人的行为,就是所有不确定性当中最不确定的一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一个报刊企业里面,其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报刊号,团队,在做价值评估时,都要被大打折扣。那么,一家报刊企业里面,还有哪些因素,在进行评估时不仅可以不打折扣,而且还属于核心增殖点呢?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笔者认为,一个真正好的报刊企业,最重要的价值因素应该是:一个固化的企业生产能力;一个固化的企业创新能力;一个固化的人才再生能力。这三个能力如果不固化,就不能称其为好的报刊企业;即使现在看起来挺好,但是,未来不见得就好。 媒体趋同:最终要以管理胜出 1979年1月28日,当上海的《解放日报》为了弥补春节期间没有照例缩版带来的损失,而在其二版和三版下端刊登了两条通栏广告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的媒介由此很快开创了经营管理的崭新局面。(《当代中国新闻史的丰碑——解放日报率先恢复商品广告的前前后后》,《新闻记者》1994年第8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媒体的经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从没有竞争你好我好到你争我抢血肉横飞,也不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综观报刊业竞争的现状和趋势,笔者认为:媒体趋同时代已经来临。报刊企业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方案上的准备。 首先,含金量最大的广告蛋糕谁都想要。 市场化的越来越彻底是一个不容置疑也无法抗拒的事实。任何一个投身于市场的报刊产品,基本要求都是利润的最大化。广告主要选择一个媒体做广告,也普遍要求投入产出的最佳比值。所以,任何一个报刊,不管怎样定位和设计,含金量最大的广告蛋糕只有一块,谁都想要。作为报刊企业,要独具慧眼垄断一块广告乐土,基本已经没有可能。你必须面对无数的竞争者。他们也许有比你更好的主意;或者,他们没有更好的主意,可是,他们随时可以向你借鉴和学习,然后超过你。 其次,全球化以及信息快速交流使公众注意力逐渐趋同。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几乎是同时,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可以传遍整个地球。时尚流行花色,甚至任何流行话题,都几乎已经全球同步。新闻更不用说。9.11当天或者次日,全球所有的日报,头版头条几乎全部都是同一个标题和同一幅照片。作为报刊业的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可是面对读者如此趋同的口味,如何能够保持创造性和活力?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几乎难以解决。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独家的内容越来越难以实现。 对于新闻性日报,获得独家新闻的可能性几乎越来越趋向于零。对于杂志,想独家专访一个公众人物吗?你想什么,可能千里之外的人也和你想的一样。任何一个话题,最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角度只有一个;而且这个角度的任何信息,都已经在国际互联网上暴露无遗。你无法获得独家的东西,你只能和他们硬碰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