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两级效果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之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1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背景、目的及理论假设

      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课题“传播心理学研究”时,我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而使传播心理学成为不与其他学科相混的独立学科。为解决这一难题,我考察了新闻学、宣传学、广告学、电视学、广播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一些以传播的外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发现这些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新闻心理学概论》一书在谈到“怎样才能使新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不是捏合、缝合、凑合,而是有机的融合、化合,进而构成新闻心理学自己的独立体系”时说:“就目前条件看,要想做到这一点,犹如要喝干海水般的艰难。”[1]是不是只有这本书的作者才感到困难呢?不是,其他的学者也感到“困难很大”[2]。是不是只有新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才遇到如此巨大的困难呢?也不是。广告学、电视学、文艺学、教育学等等以传播的外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同样遇到困难。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学科中与心理学结合得较早的学科的情形吧。《艺术与人类心理》一书里写道:“艺术学与心理学相交接时必然要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简单地将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学拼凑在一起就会成为既非心理学又非文艺心理学的怪物,它毫无价值。”[3]再看,“发展最早、影响最大,也是世界各国师资培育计划中唯一列为必修课”的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又结合得如何呢?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说,这两门学科的“统合,一直困难重重,以至始终未能建立起教育心理学自身的独立体系”[4]。请看,与心理学结合得最早、最广的文艺学、教育学尚且没有解决好有机结合问题,那么,以传播的外延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如新闻学、宣传学、广播学、电视学、广告学……分别与心理学结合的困难就会更大了。这些结合的困难使新闻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广播心理学、电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还停留在仅仅用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来描述、解释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广告等传播领域中的一些心理现象上,使传播心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只停留在经验性描述而不能上升到较为深刻的整体理论把握,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面对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之难已阻滞着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化,阻滞着传播心理学形成自己独立体系的景况,我决定研究这一问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够:

      1.揭示造成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非常困难的根源,找到解决结合之难的钥匙。

      2.使传播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由目前的浅层经验性描述上升到较为深刻的整体理论性把握。使传播心理学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通过初步研究发现,造成两学科结合之难的根本原因就是:未搞清楚相结合两学科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未搞清楚新闻与心理、宣传与心理、广播与心理、电视与心理、广告与心理、文艺与心理、教育与心理……总之,传播与心理的实际关系。如果搞清楚了传播与心理有机联系,相依为命,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那么,顺着二者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脉络去解决以二者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正像电流不能直接作功,必须使电流通过电灯、电炉、电动机,使电流转化成光能、热能、动能才能照明、烧饭、驱动机车达到输电目的一样,传播的信息流也不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必须通过心理系统(注:在本文中,经常要用到“心理”一词,但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它指的是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情感活动或情感过程、意志活动或意志过程);有时它指的是心理构成(气质、性格、能力、态度、定势等);有时它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大脑及其外周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了在使用时不要引起读者因我的不断转换、跳跃而影响对“心理”与“传播”关系的理解,我以下用“心理系统”这个词来涵盖以上的不同指义。)把信息流转换成人的心理能即产生看不见的一级效果,心理能外化为人的言行,言行作用于社会才产生社会效益即产生看得见的二级效果。因此,心理系统是传播的信息流的能量转换器。

      为了廓清这一发现,我提出“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的假设来描绘传播与心理的特殊关系。这个“传播的两级效果论”可图示如下:

      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示意图

      

      A传播来源 B传播者 C传播的方式方法 D传播的方式方法 E信息质量

      抽象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而来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某些抽象概念、原理,有时需要具体实例在头脑中所产生的具体思维来支持才会明白。所以,在这里先举一实例把“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的内容和各种概念的内涵交代清楚,以免发生误解。

      成都一年轻人刘志新高考落榜,待业在家。他对家里订的《文化报》不感兴趣,另订了一份《四川科技报》。他只看《致富金桥》栏目,对其他十几个栏目不屑一顾。在《致富金桥》的众多报道中,只有《神针救人也救己》这篇报道与他的兴趣和自我条件的评估契合,读后,心情激动,决心以针灸为业。他找来许多有关针灸的图书,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神针”手。随着求他治病的人与日俱增,他也一天天富起来。把这一实例放在“示意图”里,我们看到,传播致效过程要经过这样两道关键工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