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认识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探讨教学认识的本质,意味着要回答:教学与认识的关系;教学认识与教学价值的关系;教学认识与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认识与教师认识各自的独特性;学生认识与教师认识的关系。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即是建构教学哲学观及相应教学实践的过程。 一、教学中的“反智主义”与“理智主义” 探讨教学认识的本质,首先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本质”是什么?第二,教学中有无“认识”? 20世纪一百年的人类思维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之一是不再把“本质”(essence)视为价值中立、文化无涉、超越时间、确定无疑的存在,尽管人们还是把“本质”理解为一事物“是什么”的属性(whatness),并努力寻求对一事物的“whatness”达成共识。至于像教学这类人类社会内部的现象,其本质就更是特定情境中的社会建构,不同情境中的人们只有敞开心扉,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相互欣赏、借鉴、吸收,方能推进对这类现象的本质的理解。倘若有人试图在教学领域找到去情境的不变本质和普遍规律,从而建立一门“教学科学”(a teaching science),并梦想使自己成为教学领域中的“牛顿”,这不仅是在等待一列永远不会到来的火车,连车站也等错了。(注:Giroux,H.A.,Penna,A.N.& Pinar,W.F.(eds.)(1981).Curriculum & Instruction.Berkley:McCutchan.p.99.) 教学中有无“认识”?这个问题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不言而喻。在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史上,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存在一种“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传统。所谓“反智主义”,就是怀疑、反对甚至憎恨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态度、倾向或理论主张。(注:“反智主义”迥异于“非理性主义”(irationalism)。后者是一种严肃的哲学思潮,它关注“存在”、“生命”、“超越体验”、“情感”等非理性的方面,习惯上又称为“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相对应。)秉持“反智主义”的人即是“反智主义者”(anti-intellectualist)。教学中的“反智主义者”不仅轻视知识,甚至在根本上否认教学中存在认识、知识或理智。与这种“反智主义”传统相对应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或教皇专制。这种“反智主义”教学思想的代表是法家的“一教论”。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中提出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斩首为勇”的主张,这种思想在战国晚期法家的重要著作《商君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商君书·赏刑》这样写道: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 “一教”即是统一思想、统一价值标准的教育或教学。“一赏”即是统一的奖赏。“一刑”即是统一的惩(刑)罚。“一赏”、“一刑”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一教”。而“一教”的目的则是“下听上”。由此维持“尊君卑臣”的政治格局,并根除“庶人”“独立私议”的基本能力。由于“圣君”掌握了一切事物的规律,广大“庶人”无须“私议”,只须听从。这就是法家的“一教论”。这种思想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其影响未必就完全消失。 “一教论”的问题首先不在教什么。它在本质上是把所教的东西(不论是“圣君之言”还是“客观真理”)划一化、标准化、固定化。受教者自己的想法是被所教的东西替代的对象,顶多是掌握(内化)所教的东西的媒介。受教者或是由于年龄小、或是由于地位卑下而“愚昧无知”,让他们对所教的东西发表看法、展开探究不仅“浪费时间”、“没有效率”,而且根本是不可能的,徒劳无益,好比“给瞎子点灯”。创造所教的东西的人或施教者,不仅在传递“真理”,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因为他们“闻道在先”、掌握了所教的东西,因此,他们主导受教者,天经地义。因此,“一教论”或教学中的“反智主义”是通过在根本上剥夺受教者的探究权利而对受教者实行“理智的恐怖”。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一部教学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史也同时闪耀着理智的光芒。就教学思想史而言,应当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理智主义”(intellectualism),即承认、坚持、捍卫教学中存在认识、知识或理智,不断倡导并发展教学的探究性。在中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教学传统,尊德性、道问学,究天人之际,穷理、尽性,教学平等、师生亦平等。“教与学平等,共一业。师与弟子亦平等,共一生命。”(注:钱穆著.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78)儒家以“道德创造性”和“教学平等”为核心的教学理境是世界教学思想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自己的教学认识论无法回避的精神资源。在西方,教学认识的发展至少经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所开创的“教学对话”精神;启蒙时期卢梭等人所开创的尊重儿童时代的独特价值、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理性和自由探究的精神;(注:康德把启蒙精神概括为“人必须随时都有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The public use of one's reason must be free at all times.))现代民主时代和工业化时代杜威等人所开创的消除教学中形形色色的二元论(“中心”与“边缘”的对立)、倡导教学民主、自由个性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强调创造个性、追求教学意义的日益强烈的诉求。凡此种种,均已成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我们要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自己的教学认识论,必须虚怀若谷地汲取这些资源,并将之与中国自己的教学思想传统汇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