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管理研究困境的解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一直持二元态度。一方面,作为客观存在的学校管理活动必然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应该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性的和合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在研究和实践学校管理时又经常囿于形而下的分析,总是以学校管理是一项权变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为托辞,不愿(或不屑)对其进行理论思辩。这样就使这门自20世纪80年代复建不过二十几年的新兴学科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与方兴未艾的教育科学研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科群本身不成熟。学校管理研究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上位学科教育管理学水平低造成的,而教育管理学水平低则是教育科学自身理论水平低的结果,但随着我国教育科学近年来研究上质的飞跃,特别是教育研究方法论层次的提升,使教育科学的合法性日益增强。相应的教育管理理论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国内有学者已从“教育管理哲学”和“教育管理原理”角度来对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深化研究,(注:孙绵涛教授和黄兆龙教授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教育管理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为学校管理研究走出“高原”提供了背景支持,同时也提出了发展要求;(2)研究方式陈旧,在思辩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前瞻性研究与总结性研究间总是倾向于后者,导致了学科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形成自身富有逻辑的概念系统。以上两方面就使学科的理论框架不稳,无法形成高度结构化的学科理论图式;(3)对学校管理行为的本质和学校管理过程的本质认识还停留在现象层面上。既无深邃的形而上思辩,也无严谨的实证调查,无法在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间进行有效的主体间交流与沟通,使学校管理学最终成了“标准环境下”的主体缺失的“经验教科书”;(4)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有关学校管理方法体系的理论研究,使学校管理方法表象地局限在“管理有法,又无定法”的模糊且难以操作的尴尬境地,鲜有学校管理方法论方面的研究。由于哲学成分的低下,使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盲动性很明显,行为的学术张力很小,往往以行政干预这种单向度的方法窒息学校主体的生命,使学校主体行为方式处于外在规范水平,无法达到学校管理是为教育全面进步和学校主体自主发展服务的本质要求。 学校管理从理论构成上讲,应涵盖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本体层面的学校管理本质论(含主体论和对象论及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本质问题)、学校管理价值论、学校管理方法论;内容层面的学校管理形式论、学校管理体制论;实施层面的学校管理机制论、学校管理过程论和学校管理效能论。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倾向于学校管理主体论、客体论、过程论、形式论、体制论几个方面。而对学校管理本质论、价值论、方法论、机制论和效能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学校管理方法论涉足的学者不多。这就使学校管理处于一种理论缺失状态,没有自身完整的话语系统。 二、对学校管理方法体系的研究有助于走出困境 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有一句话:“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种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学校管理作为一种探索的实践活动,在学校管理主体间和主客体间,方法的中介作用也是显著的,它直接关涉到学校管理效能的实现。但对学校管理方法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就方法谈方法的层面上,应更深刻地洞察这个问题,即从方法论的高度去认识。 “方法论”本身是个复合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此理解的分歧比较大。但“方法论中涉及的方法不是个别的一个个具体的方法,这已成为共识。与方法论相对应的应是方法体系。因此,对方法体系结构的认识就成为构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基础”。[1]所以本文所探讨的学校管理方法体系及其构成是学校管理方法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本文所探讨的学校管理方法体系是基于一般科学方法论的认知框架,探索在一般方法论的指导或驾驭下而衍生出的学校管理方法体系。它是学校管理实践的一套方法理论。这一体系是多因素且富有层次的。一般科学方法论通常有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学校管理方法体系位于其中的第三层次——具体科学方法论中。它是以透视学校现象、认知学校管理本质、把握学校运行基本规律、改造学校运营方式为研究对象的互动互促的有机的开放系统。学校管理方法体系也是具有一定层级的,从整体上看,纵向可划分为若干层次(高层方法观层,中层范畴论、移植论和范式论层,低层方法层和底层作法层),横向可派生出不同的类型。一定的类型,往往贯穿多个层次;一定的层次,往往横跨多种类型。学校管理方法体系的层次性和类型性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 学校管理方法体系中的高层方法观可分为主体型学校管理方法观和从属型学校管理方法观。主体型学校管理方法观是从学校主体出发,为学校主体自主人格的养成而服务,并使其成长为自为和自由的主体,成为为人类进步谋福祉的“全人”的一种方法观。这种方法观注重学校方法体系中中层范畴论、移植论和范式论的整合运用,使各种类型能有机统一在一起,既历史地看待问题又逻辑地分析问题;而从属的学校管理方法观则又分为从属经验的、从属理论的、从属历史的及从属西方的多元存在形式。它们在统驭学校管理方法体系中层时,往往只取其中之一,而不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驾御整个方法体系。 三、学校管理方法体系的中层建构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学校管理方法时,基本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以“有用”和“有效”为衡量标准,大多是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体制、机制、领导理论及对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中进行分类分析,经验概括、抽象出“类方法”,鲜有人从体系构建,即方法论角度着手进行探索,即他们遵循的原则是“依据学校管理自身理论与应用进行构思”。这种从分类视角切入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这绝不是惟一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