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突发事件中的上海金融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施正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433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突发事件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中国是多事之秋,突发事件对金融业影响巨大,而上海金融业首当其冲。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中,上海金融业都有积极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在事后能吸取教训,进行改进,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上海作为近代金融中心的成熟和风范。突发事件给金融业造成伤害,但同时也为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契机,其中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完善,也包括国民政府实行金融统制和垄断。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8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4)12—0071—06

      金融业既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同时又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当一个国家还处于现代化刚刚起步阶段,金融业的这种特征被放大得尤其明显。近代中国是多事之秋,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均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近代金融业从诞生之时起便置身在动荡的环境中,金融风潮接连不断。正如时人所言:“金融为国家之命脉,百业之中坚,而人民生计之泉源也。国家无事变则已,有事则金融必先受其弊;百业无恐慌则已,有之则金融即首当其冲,而社会被其荼毒,盖其性质最娇脆,牵系最复杂。一部分发生破绽,全局即为混乱。”(注:胡乃瓒.逸近年金融扰攘之原因.银行周报.第8卷第47号)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经济中心,一有风吹草动更是首当首冲。关注突发事件中上海金融业的应对和变化,对进一步深入了解近代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及其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无疑是有益的。近代中国的突发事件很多,本文选择三次较有代表性的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它们分别是1924年的江浙战争、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和1934~1935年的“白银风潮”,其中两次为军事突发事件,一次为经济突发事件。

      一

      1924年的江浙战争,又称齐卢之战,是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为夺取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控制的上海而发动的一次军阀混战。这次战争被称为是上海开埠以后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战事。开战前沪上先有谣传,部分银行抢先行动,暗中收买现洋,以期充实准备,使洋厘(注:洋厘.即银元行情.我国度两改元前银元折合银两的数额.每日由钱业公会分早、中两市开出,因其变动常表现在厘数上,故名.下文提到的银拆。是指银钱业同业拆借银两的利息.银拆涨落反映市面银根的松紧.正常情况下.洋厘和根拆你涨我跌.互为消长;金融风潮期间,则二者会同步上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6月初洋厘行市曾一落千丈,几乎跌破七钱的厘价底线,8月中旬却突然猛涨,21日达到七钱四分,甚至有人叫出八钱天价。银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与洋厘同步,但此时也同步高涨。8月16日早市拆价仅二钱七分,午市风谣传来,飞涨至四钱。19日涨至七钱顶盘。

      厘价和拆价的异常波动引起社会恐慌,市面紧迫,金融机构内部的破绽也暴露出来。3月19日挑打庄永春钱庄因公债投机失败,亏损10余万两宣告倒闭,永昶钱庄受牵连跟着搁浅。20日钱业公会召集同业紧急会议,作出临时自卫章程三条:

      “一、对于各往来商号,素来只存不欠之户,如来掉票,无论所来之票系汇划庄票或殷实可靠之挑打庄票,如要以远期抵近期款,一概不理;二、对于巨额存项往来,如需远期票当照付,倘欲近期及即期票,无论如何,只好暂时商情,由董事会通告施行;三、对于殷实各往来之商号信用放款,一概不放,即以代用品作抵,亦只宜三数天之短期,而出票亦必须十天期,若欲即期一概免应。”

      钱庄的这些自卫措施,只是单方面保护钱庄的安全和利益,对客户却极其不便和不利,同时还进一步加重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使市势越加紧迫。20日晚汇划庄裕丰、挑打庄裕隆、庆丰等三家钱庄也相继不支,退票倒闭,上海金融陷入极度恐慌。

      钱业公会不得不于21日晨再开紧急会议,决定实行全体同业通力合作,共同维持行业信用的特别措施。具体做法是:“凡同业有轧缺银单,可报告会长,经会长察其底蕴非虚者,所缺之银,由全体同业公共分拆”。(注:最近上海金融商况之变动.中外经济周刊.第81期)上海钱业的通力合作,结集全行业的力量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收到明显的效果。不但一时周转不灵的钱庄得到同业救助,可以渡过难关,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社会因此对金融机构产生信心,人们的恐慌心理大为减轻,市面随之趋于安定。

      1920年代上海的金融业仍是钱庄执牛耳时期,因此受此事件影响大的主要是钱庄,华资银行虽受到一定的挤提压力,但尚未引起恐慌。然而华资银行并未袖手旁观,而是以大局为重,尽力配合,帮助钱庄共渡难关。8月19日永春钱庄倒闭后,钱业公会致函银行公会,要求各银行将永春钱庄昨晚送还的未解款的划条退还该庄,以便再退还原付客户。把已经拿到手的划条款交还破产的钱庄,银行方面必然要受重大损失,但是如果拒不交还,又会严重损害钱庄的信用,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大难当前,银行公会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后为顾全大局,一致同事向钱业让步,接受钱庄方面近乎无理的要求。

      江浙战争在9月初开战,齐卢双方结集重兵在上海郊外浏河、嘉定、黄渡、青浦等地激战。但此时的上海金融业“反呈化险为夷之观,如银拆既趋平落,厘价亦尚安定。如钱庄营业固无他虞,银行兑现已亦锐减”。(注:孙裕.江浙纠纷中沪埠金融之臆测.银行周报.第8卷第35号)

      面对突发事件,应对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后果。金融受此次战事影响的不止沪市,天津金融业采取与上海类似但范围更大的通力合作方法,由银钱两业订立互保公约:“凡因被挤周转不灵者,各家均告帮助”,同样收到奇效。当江浙正式开战,局势明朗时,当地市面也随之恢复原状。汉口金融业采取增发流通券的办法,以解救通货紧缺之困难。新票券由汉口钱业公会发行,官钱局提供抵押品。此法一时奏效,却不能维持长久。风波过后,汉口钱业反而破绽百出,倒闭的钱庄有七八家之多。更有些省市采取禁兑、禁现出境,甚至禁钞出境等强制措施,结果信用破坏,百业停滞,地方经济迟迟不能恢复。(注:时局纠纷中各埠近周之金融市面(四).银行周报.第8卷第39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