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与演进:一个经济史的理想类型

——读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卫东,陈春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原文出处:
财经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学术界关于市场经济社会兴起的讨论一直以来就非常热烈。随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深入,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路径及其条件的讨论开始引起了新的进一步的关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重读35年前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一书,应该是有必要的。这本小册子为希克斯自己所珍爱,以至于在他看来,实际上他此生作出的最大的学术贡献并不是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比较静态新古典分析,而是这本小册子。在这本篇幅不足十万字的小书中,希克斯表现了惊人的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功力;他对西方经济史的材料的熟悉以及对运用动态研究范式的自如,使得这部书看似简单,实则旨意深远,耐人寻味。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良多、获益非浅,愿将一点心得贡献出来,旨在抛砖引玉,企望方案赐教。

      《经济史理论》是希克斯晚年的一部作品(1969年),这部作品与他早年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早年的希克斯以IS—LM模型、资本和价值理论等在新古典经济学领域中享有盛誉,他也正是由于在这个领域和福利经济学中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早期开创的分析方法是新古典比较静态分析的典范。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晚年时希克斯逐渐感到这种比较静态数理分析无论如何精美,都不能脱离纯粹逻辑推理的新古典范式(注:从早年的成名作《工资理论》(1932)到《价值与资本》(1939年)的尝试用静态理论分析动态过程,再到《经济史理论》(1969)和《经济学展望》(1977)可以凸显希克斯学术思想上明显的演变路径。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希克斯的这本著作似乎没有多大的关注,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布赖恩·摩根说到:“希克斯早年的作品争议很少是因为其突出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晚年的作品争议很少却是人们忽视了这些作品。”),归根到底就是得不出任何的“历史感”。在熊彼特看来,这种新古典沉湎于建模型“恶习”是从李嘉图开始的。为了追求完美和严谨,古典经济学家,如斯密开创的历史传统从这里开始被很大程度地抛弃。最终,新古典经济学变成一个纯粹的“智力游戏”,它几乎完全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著名的桑塔菲学派的代表人物布赖恩·阿瑟教授甚至认为“没有什么理论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脱离现实了”;此外,由于新古典的比较静态体系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时间矢——“平面化”,所以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是“苍白的”和对认识世界的知识增加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晚年的希克斯开始对新古典传统进行反思,进而希望建立一种动态的分析理论,《经济史理论》是这种思考的成果。

      广义的历史是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的总和。当面对类似混沌、漫无边际的历史事实时,每一个历史记述者在一定价值关联下“选择”了一些史料——从纯粹经验主义角度来看,这些史料呈现时其实也已经存在价值筛选的问题,研究者的价值关联其实至少已经是第二次对历史事实的“过滤”,进而试图描述或还原一个历史事件或过程,就是一个纯粹讲故事过程。这种故事体系化就是我们平时意义上的历史学。在这个意义上,克罗齐说得很正确,“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的第一章也很明白地讲到这种历史认识的局限性,“它不是历史的全部,而只是不同的学者关于过去看法的一个可以对话的平台”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经济史在历史学中的独特性就反映在,它整理历史材料的时候使用的是经济学家“创造”的一些范畴和体系,通常是某个经济理论。希克斯认为这些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他的经济史中研究对象是一些总体上具有“统计一致性”的集合。在这一点上他和马克思是一致的,但是他还强调这种整理历史的方式随着经验事实的增长,使用的一些整理概念类型也是应该逐渐丰富加以适应的,而不是试图泛化概念来解决新问题,并且甚至让这些概念或理论左右固化或试图统一历史模式,这又和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作法是有差别的。

      从历史分析中得到的一些总的统计概念是适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的,脱离了这个背景而普遍化的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福柯那里这种脱离历史的普遍性应该受到“合法性”质疑。按照韦伯的说法,这种经济史也是一个理想类型,它是个人的“思想图像”,从一个理想类型里面是还原不出历史的,正如从“义利论”还原不出一个“君子国”一样。希克斯就“统计一致性”这一点上一定程度上划定了自己涉猎的范围,同时认为这也是“经济史”和“理论”这两个一直看来矛盾的概念可能统一在一个短语里的出发点。这个认识其实有历史层次感的味道。在年鉴学派布罗代尔那里,这种层次性是按照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展开的。而前两个时间分段可能有可观察到的整体发展趋势或规律,最后一个短周期就完全是个人层面的历史记录。从个体到整体趋势的分析在布罗代尔那里是通过“不厌其烦”地记录一些个人生活的细节而“凸显”的。希克斯也认为就层次间可能的联系应该通过重要历史人物某些分析实现,在这一点上两者认识是一致的,至于历史的联结则是有区别的。反观中国,这一点在长期以来的“官史范式”中就大多都被“忽略”了。最终,希克斯在这部经济史作品中做的工作就是依照市场经济发生学这条线将散落的一些“珍珠”——史料串起来,讲述的是一个市场经济动态演进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