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之一)

——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王劲松、史晋川,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李应春,三明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的结构特征及民营经济的内部产业结构,本文发现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产业分布中“比较优势”原则: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受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和市场、政策壁垒的限制,民营经济的成长空间有限。在进入壁垒低的低端产业,民营经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经济;在进入壁垒高的高端产业,则同时面临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力密集型企业;但是,正在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展。第三产业中,民营经济的活力大于国有经济的活力,外资企业对民营经济尚未构成重大威胁。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竞争性产业,较少进入基于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垄断性产业。要放松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字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中国民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发源于社会底端的民营经济,更多地依靠本土资源和市场竞争机制,更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此,它的增长之快是出乎预料的。中国民营经济,除推动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之外,也成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注: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3)》,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推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充分认识到所有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性,但这是一个超出本文研究范围的命题(注:参见林毅夫、姚洋(2003);钱颖一(2003)。)。本文的重心,在于从分析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讨论民营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以及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注: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中国的所有制结构是阻碍了,还是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张亚斌(2001)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前,产业结构演化的滞缓与所有制结构相关,单一的国有所有制阻碍中国产业结构合理演化;在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化(包括对轻纺工业的补课和目前的产业高度化)。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包括:(1)所有制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有关: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所有制的变革成为引致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的崛起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因。(2)所有制结构与工业内部结构有关:1992年后,民营经济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重工业化的主要力量。(3)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组织结构:在“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缺乏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国企业的组织形态呈现“大而全”和“小而全”并存的情况,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另外,国有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退出障碍。(4)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的区域结构: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分工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的分析涉及到对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外部关系(即在总体经济中地位,与其他经济部分的联系)、内部关系的理论分析,但是,本文的分析以经验分析为主。

      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从内容上看,包括产业分布,产业组织研究,产业的区域分布等内容。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比单纯的数量扩张,更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实质内容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经济增长。在旧有经济体制下,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受到极大束缚。因此,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规律,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化很有必要。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包括,民营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自身的产业结构演进,也包括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演化。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意义,不仅在于问题的本身,还在于它对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提示作用。

      本文首先给出了自己的民营经济定义,讨论了关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几个重要问题。然后,简单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接着,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分布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关系,确立了本文的分析框架。进而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的结构特征,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外部产业结构。在分析中国民营经济的内部产业结构时,本文主要分析了个体经济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演进。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阶段和可用的数据,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第二产业结构演进,对第三产业的研究较为简单,对第一产业则没有进行研究。对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分布及其变化的经验分析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文还对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进行了分析。

      一、中国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发展历程及外部关系

      本节讨论了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三者在产业市场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奠定了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中国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

      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注:集体经济的归属直接影响关于民营经济的统计指标。关于集体经济的归属,本文认为,集体经济固然属于公有经济;但是,它的运作和利益分配非常接近非公有经济;因此,把集体经济划入民营经济是合理的。在历史上,许多集体经济就是“戴帽”的私营经济。)。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不做特别说明,本文中所出现的民营经济一般都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注:在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的《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中,民营经济的定义不包括集体企业,却包括了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中,对于个体私营企业,具体细分为纯私营企业和混合私营企业。)。下面给出关于民营经济定义的几个等式:

      民营经济(广义)=国家经济-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

      民营经济(广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

      民营经济(狭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

      民营经济的发展,除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内源性的发展,还有就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集体经济的民营化,也就是“国退民进”的外部扩张。中国经济的民营化进程,可以从1978年开始算起(注:社队企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如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在经过了26年的发展之后,民营化进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广义的民营经济已经是“半壁江山”,狭义的民营经济至少是“三分天下,已有其一”。今天,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三支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