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之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所有企业都需要采取合适的政治战略去应对所处的外部环境,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优势。本文利用作者在温州和苏南的实地调查以及在教学和科研中积累的材料探讨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中国目前转型经济的情况下政府环境和民营企业政治战略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实地资料概括总结了企业家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战略:先发制人的战略和被动反应的战略。导致两种不同战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面临的资源和能力约束:地方文化氛围、企业规模和企业家个人特点。由于这些因素难以模仿和复制,不同的政治战略通过影响企业成本、收益和合法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文章在最后给出了对管理的启示。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字号:

      一、引言

      企业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战略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目前转型经济的情况下,政府环境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应对政府环境、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构成了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回答以下问题:政治战略在民营企业的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面对目前的政府环境,企业家的政治战略有那些?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之间不同的政治战略?不同的政治战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于民营企业制定合适政治战略和政府部门改进服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竞争优势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尽管政治战略和企业的政治行为在中国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人们也广泛地相信与政府的关系是某些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连西方跨国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时关系的重要性(如Vanhonacker,2000), 但国内几乎没有学者对企业的政治战略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家多从规范的视角(Normative)讨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认为企业与政府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arm's length)。企业应该从市场中寻求竞争优势而不是靠与政府的关系寻求额外的租金。有些学者(如张维迎,2002)还从学理的角度论证为什么企业与政府走的过近无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对于我们建设规范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无疑是必要的,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既不能概括中国在转型时期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现状,无助于我们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也根本无法在实践上说服企业与政府保持距离。

      本研究因此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政治战略进行探索。我们从实证研究中解析民营企业政治战略的现状,找出决定政治战略差异的因素以及不同政治战略的后果。这样做并不是要把现实合理化,而是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力争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改进现实。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问题,预测未来也首先必须了解现在。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本文第一作者博士论文的田野调查和第二作者数年来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材料积累。2001~2002年,作者在苏南和温州先后进行了两次共11个月的田野调查。期间共访谈300人左右,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工人、当地居民和有关专家等。政府官员中包括在县级及以上(包括省市)工作的39人,乡镇工作的45人,村干部22人,企业家主要包括自己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和部分由乡镇企业转制而来(主要是苏南)的企业家。作者采取政府部门正式推荐(作者对企业的行业代表性和规模代表性提出了要求)、朋友介绍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走访了65家企业,其中苏南32家,温州33家。其中,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有28家,100~500人的30家,500人以上的7家;行业则是根据每个地方的行业构成从每个行业中选取有代表性(大中小)的企业。以温州市龙港镇为例,作者访问了5家印刷企业、3家纺织企业、1家标牌企业,而这3个行业正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是深度访谈,作者对每个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平均为2~3小时(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对有些重点访谈对象作者共访谈3次之多。 访谈采取半结构化的方式,事先拟定采访提纲,对所有企业都问及相似的问题,如企业家个人经历、企业发展历史、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社区的关系等等方面,得到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尤其需指出的是,由于作者与两地的长期接触,作者与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作者能够得到采访对象的信任并取得真实而丰富的资料。在苏南调查时,作者曾与1位企业家在一起长达3个月之久,近距离观察了他的经营和公关活动及他的企业。本研究是定性研究,其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是定量研究所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在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情况下,采用建立在一定信任基础上的深度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远比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来得真实和丰富。而且,在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本研究为以后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框架、观点和材料也得益于本文第二作者多年来的科研和教学实践。这些实践印证了苏南和温州的现象并不是两地特有的现象,而是有着普遍性。这也是本文为什么取题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政治战略的原因。

      本文的组织如下。首先我们定义了政治战略,讨论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政治战略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然后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战略(先发制人和被动反应的战略)和每种战略下的具体战术,随后分析了导致企业采取不同战略的约束因素,接下来分析政治战略影响企业表现的机制。文章在最后给出了研究对管理的启示。

      二、政治战略的地位

      总体上来讲,企业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相应的,企业必须针对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做出反应以形成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见图1;Baron,1996)。企业—政府关系是非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企业的政治战略也就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例如,Epstein,1969;Light,1998;Schuler,1996;等)。

      附图

      图1 企业的环境及相应战略

      相对于市场行为,企业的政治行为是指试图通过运用政府的权力来谋取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Mitnick,1993)。在西方,政治行为的总体目标是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和持续成功的公共政策结果(Baysinger,1984;Keim & Baysinger,1988)。如果企业或企业群体能够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和范围,以致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影响时,那么公司的政治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战略导向的(Salorio,1993)。在一些行业和某些企业,企业从政治战略中获得的好处并不亚于他们从市场中获得的利润,因而对企业来说,在企业整体战略中把政治战略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甚至是突出的位置,整合市场战略和政治战略也就变得非常重要(Baron,1996)。如果政府对企业的生存和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政治战略就应该在企业战略中处于优先的地位(Yoffie,19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