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生产率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万明,赵蕾,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原文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内容提要:

我国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趋于缓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明显减弱。本文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8—2002年我国乡镇企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边际生产率、规模报酬以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探讨了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由传统计划经济的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经济要求的消费导向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乡镇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其在产权制度、投资结构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研究影响和制约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本文试图从乡镇企业内部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1978—2002年之间我国乡镇企业的生产率状况,探讨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二、计量模型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为了准确估计中国乡镇企业的生产率、规模报酬与要素替代弹性状况,这里采用可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作为基本的计量分析模型。在生产理论中,替代弹性(б)的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它度量的是要素比例与边际替代率变化的敏感程度。Henderson和Quandt(1980)给出了替代弹性(б)5种可能的形式,在生产函数的经验分析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种情形:(1)б=0:此时,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相互替代,生产过程为固定要素比例投入;(2)0<б<1:投入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但替代的难易程度取决于б的大小;(3)б≥1:投入要素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资本与劳动这两种投入要素的可替代程度是许多经验研究选择不同函数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两种常用的形式为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这些函数形式的局限性在于对替代弹性б作出了限定,如C-D生产函数假定替代弹性为1,CES生产函数假定替代弹性为常数。另外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上述函数形式的隐含假定是规模报酬不变。针对已有生产函数形式存在的上述问题,Revankar(1971)提出了可变替代弹性(VES)的生产函数,Christensen、Jorgenson和Lau(1973)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了超越生产函数,可以方便地对可变替代弹性进行估计。

      本文的分析采用类似Vinod(1972)的非齐次生产函数,这一模型的优点在于:允许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是可变的;对数据没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函数形式比较灵活;能反映生产的其他特征,如不同要素比例条件下的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情况。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LnY=a[,0]+a[,1]LnK+a[,2]LnL+a[,3](Lnk)[2]+a[,4](LnL)[2]+a[,5](LnK·LnL)+a[,6]T+ε(1)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分别为E[,K]和E[,L],则有:

      E[,K]=a[,1]+2a[,3]LnK+a[,5]LnL(2)

      E[,L]=a[,2]+2a[,4]LnL+a[,5]LnK(3)

      规模报酬弹性为RTS,则有:

      RTS=E[,K]+E[,L]=a[,1]+a[,2]+2a[,3]LnK+2a[,4]LnL+a[,5](LnK+LnL)

      (4)

      资本和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б为:

      б=(dLn(L/K)/dLn(Y'[,k]/T'[,L]))=((A+B)/Y)(A+B-2a[,2](A/B)-2a[,4](B/A)-2a[,5])[-1]

      其中,A=a[,3]+2a[,4]LnL+a[,5]LnK,B=a[,1]+2a[,2]LnK+a[,5]LnL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MP[,K]和MP[,L],则有:

      MP[,K]=(Y/K)(a[,1]+2a[,3]LnK+a[,5]LnL)

      (6)

      MP[,L]=(Y/L)(a[,2]+2a[,4]LnL+a[,5]LnK)

      (7)

      在具体的估计方法上,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对于一个一般企业,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产出水平,但由于生产中存在着低技术效率、随机影响因素以及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出水平偏低,低技术效率水平越大,产出的偏差也就越大(注:详细说明可以参见Battese G.E.,Coelli T.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Empirical Economics 20,1995)。实证分析采用Battese和Coelli(1995)所定义的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LnY=a[,0]+a[,1]LnK+a[,2]LnL+a[,3](LnK)[2]+a[,4](LnL)[2]+a[,5](LnK·LnL)+a[,6]T+V-U(8)

      (8)式中,V是服从分布N(0,б[,V][2])的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反映不可控因素对产出的随机影响;U为代表各省服务业生产技术无效性的非负随机变量,假定其独立同分布于U~N(0,б[,U][2]),且与V相互独立。为了估计的方便,定义б[2]=б[,V][2]+б[,U][2]和γ=б[,U][2]/(б[,U][2]+б[,V][2]),则模型中的主要待估参数为a[,i](i=0,1,…,6)、б[2]和γ,可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