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社会功效

作 者:
潘石 

作者简介:
潘石,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3)

原文出处:
税务与经济

内容提要:

伴随中国私营经济而发生的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功绩卓著的。中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私营资本原始积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在中国今后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代中国的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它不是劳动者被剥夺、同其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而是社会主义阶段资本关系的形成与创造过程:一方面是大量货币在少数人手中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同时也是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形成的过程。在当代中国,这个过程不是血腥的暴力剥夺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和平的“牧歌式”的过程。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甚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肯定地讲,随着中国私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功效会愈来愈大。

      一、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对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私营资本与公有资本(主要是国有资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资本。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私营资本就被消灭了,中国成了公有资本的“一统天下”,公有资本成为中国社会资本的惟一形态。改革开放后,私营资本及其原始积累的发生打破了公有资本的“一统天下”,改变了单一的社会所有制结构,从此形成了私营资本与公有资本、私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的矛盾统一关系。由于我国长时间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把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公有制与私有制像水与火一样是绝对不相容的,因而我们必须首先充分肯定它们二者之间的统一、兼容及融合的关系。但是,只注意到这一面,看不到它们之间仍存在矛盾的方面,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符合科学的唯物辩证法。

      随着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与发展,它与公有制经济的矛盾越来越显性化。起初,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私营资本在经济上还受到种种排挤,在政治上也存在种种歧视,其原始积累的规模小,速度慢,资本实力还较弱,在国民经济夹逢中“拾遗补缺”,充当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因而它与公有制经济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但是,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之后,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由于宽松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政治氛围及各种优惠政策的推动而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空前壮大,成长为一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力军。这样,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激烈了。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争夺好的生产经营项目。赚钱发财是私营资本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市场上什么商品价格高,利润大,赚钱多,私营资本便会自动投向这种商品的生产与经营。由于它同公有制经济比较起来具有决策快,机制灵活,善于“攻关”,敢冒风险“打擦边球”等,因而能夺得先机,抢到一些好项目。

      第二,争夺原材料和能源。私营企业要进行生产与经营必须有足够稳定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否则,就会停工待料,或因能源短缺而中止生产。不仅如此,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也必须适度稳定,如果价格波动剧烈或价格水平过高,无疑会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利润。然而,我国的原材料资源及各种能源基本上为公有制经济所垄断,确切地说主要控制在国有制经济手中。私营企业要合理取得必要的原材料和能源,除了有些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外,主要通过市场同公有制企业竞争获得。在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普遍短缺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为获取必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必然会同公有制企业发生激烈的争夺。

      第三,争夺廉价、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私营企业主在资本原始积累期间虽然一般自己也要劳动,但仅靠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他只有用较少的可变资本雇佣到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才能为其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使其尽快富裕起来。在劳动力供应十分充裕的中国,尤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主要雇到一般劳动力是极为容易的,但是要雇佣到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素质较高而价格又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却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1)中国的专业技术教育一直比较落后,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十分匮乏;(2)这部分劳动力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小城镇及农村十分稀缺;(3)劳动力市场没有真正形成并发育起来,劳动力的单位所有制并没有打破,劳动力不能自主自由流动,尤其对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劳动力,所在单位更是严加控制,轻易不允许调动;(4)控制着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公有制企业或单位,这些单位一般都体制僵化,机制死板,分配上盛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这些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工资收入一般都比较低。私营企业从公有制企业或单位挖取这些劳动力主要是采取“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的“三高政策”进行“利益牵引”,这个政策是很奏效的。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进行到一定阶段,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数量也越来越多。建国以来,国家培养的大批科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高校、科研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自身并没有人才资源,它要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规模,提高资本原始积累的质量与速度,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为此,它就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到高校、科研单位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挖人才,同公有制经济发生人才争夺。私营企业深知,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谁就会有好产品,谁就会有高效益,谁就会赚大钱、发大财。所以有见识的私营企业家纷纷用重金聘用高科技人才。私营企业与公有制经济的“人才争夺战”可以说激战正酣。在这场争夺战中,公有制经济处于守势,私营企业则处于攻势。它有助于我国科技人才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有助于我国人才市场的健康发育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