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基本概念 民营企业这个热门概念,很多人认为是法律上的概念,其实在法律上并未明文规定其概念和范围。国务院各部委在以往颁布的文件中,使用民营企业概念之处不多。例如农业部2002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第四个问题第六条:“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西部特色农业。”除此之外,地方性法规用民营企业的概念较多。总之,将民营企业设定为企业的范畴之列,与国有企业相对应,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并列使用。可见,民营企业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一般包括这样几种类型的企业:(1)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改制后的乡镇企业;(3)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4)国有民营企业;(5)国家不控股的外资企业。它通常指由民间人士、民间组织、民间机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概念反映两个实质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和所有权归属,二是经营主体。 社会资本概念也是一个近年来得以引起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关注的概念。对于社会资本,赫希提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所必须的公共品德。这些思想最终被概括为“社会资本”。朴内(Putnam R)将社会资本视为“水平协会集”(horizontal associations),包括民间承诺和社会规范。[1]概括而言,一是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社会网络;二是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规则;三是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规则、网络和信任。[2] 在国内,关于社会资本或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从比较宽泛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二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制度、规范以及网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是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主的社会资本的研究。[3]近来,对社会资本要素的研究多倾向于信任或与之有关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界定社会资本,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同时也说明社会资本理论被多学科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概括之,社会资本理论主要由信任、制度、协会组织三方面要素构成。无论何种资本理论,都是一定价值理论在经济分析中的逻辑结果,由此得出,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社会资本是企业资本要素之一。 二、民营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内在联系 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利润的最大化来自企业内部各资本要素的完美组合。民营企业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看得比较重,而对于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影响似乎忽略之。正是这样才更有研究探讨的价值。 (一)信任与民营企业成长 就信任而讨论信任问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当把信任这样的概念引入民营企业的成长方式中,我们会清楚地理解社会资本是民营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可替代的。民营企业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广东的一个论坛上说,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无信,总成本比外企要高。而且入世后外企的生产成本更低,要降低民营企业的成本,提高其效率,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理论逻辑上讲,信任与信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治理机制,民营企业可以更多地选择信任来约束交易行为,从而降低其交易成本,可以更顺利地成长。戴维斯·扬指出,“人们仅与自己信任的人打交道。”[4]有学者做过统计,民营企业每年新生15万个,但同时又死亡10万个,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说明民营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机会色彩,社会资本不足是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信任是无处不在的,无不体现在民营企业的每一次内部和外部交易中。当民营企业面临是选择职业经理人还是选择“自己的人”的重大抉择时,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选择“自己的人”,这实质上是一种逆向选择。企业的成长一旦发生信任危机,积累的利润又被信任危机所导致交易成本过高而抵消。民营企业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是无法成长的,难怪在社会上有民营企业长不大的论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相信信任有强烈的工具性,也不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那样会越用越少,相反它会越用越多,还有扩张的空间,最终扩张为民营企业的公信力。这不仅仅与道德有关,还与功利密不可分。民营企业成长艰难,与市场竞争激烈有关。谁拥有公信力,谁就拥有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这是社会对民营企业能力和品德、商品质量的积极评价。拥有了这些,就已获得了商品同行的竞争力。对民营企业的信任最大的受益方是企业长期交易成本的下降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新一轮的竞争力。事实上,当民营企业信任缺失时,交易成本中必然会用广告费、专家鉴定费、保险公司承保费来替代。这些费用是低信任的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而成本是民营企业成长相当关键的因素。 (二)民营企业对制度要素的需求 制度是行为规则,并因此而成为引导人们行动的手段,它们通常都要排除一些行为并限制可能的反应。因此,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得更可预见,它们为社会交往提供一种确定的结构。这是德国学者柯武刚、史漫飞的观点。它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制度。制度经常从法律的角度来定义。社会资本的制度要素在结构上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外在制度即法律制度。本文主要探讨内在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内部制度在民营企业是一个控制系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可以看成是一个能量系统。从系统最简单的理论可得知,控制系统制约着能量系统的开发。民营企业内部制度主要由劳动制度、资金制度、技术制度、分配制度四项核心制度组成。由于内部制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四大问题,即资金、市场、成本和销路,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些从事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劳动力快速投入,快速扩张,但并没有带来产值的相应增加,这是一种反向运动。一部分原因是民营企业劳动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管理员工等同管理物品,有些劳动制度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技术制度是对智能资本的一种管理方式,民营企业比较多的采用技术转股权的单一制度模式,没有全方位细化、量化技术指标体系。资金制度形成是民营企业建立对内、对外信用体系的过程,如果仅仅为控制擅自挪用资金而制定简单、不完善的原始状态财务制度,会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从而极大地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民营企业中,分配制度主要反映在产权制度上,对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在此不做论述。制度是具有先导功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最终路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