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建研究的内容,是党的建设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党建研究的目的,是把握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规律性,把握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如何实现领导作用的规律性。这是一个党务工作者不能不学习,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党建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领域

      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明确提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因此,新时期党的建设任务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领导进行的拨乱反正开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每次革命,都是改造社会的一个伟大工程,与此相联系,也都包含着党的建设的一个伟大工程。从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中,可知党的建设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

      党建研究这门学科,正是伴随着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逐步形成和丰富的,这一直是各级党校重要的科研课题和必修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作为一个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应自觉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研究型转变,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定基础,列宁使之完整形成,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实践使它发展得更加完备。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现在可以这样说,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最丰富、最完备的。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28页)。马克思、 恩格斯为党的建设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实践,也就不可能解决执政党的建设理论问题。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建立了一个革命的新型的战斗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对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理论的魅力,但列宁去世过早,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理论问题。“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4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在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被敌人广泛分割的农村根据地,在白色恐怖下的城市,建设起坚强团结的无产阶级政党,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壮举。毛泽东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观点,但遗憾的是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因而未能从总体上系统地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

      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理论家、政治家。他领导党和人民捍卫了毛泽东建党思想,而且解决了毛泽东未能解决好或未曾遇到过的许多党的建设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思想建设方面,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建设方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组织建设方面,推进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完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在作风建设方面,大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等。总之,邓小平同志系统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路线、任务、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党思想将在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新内容、新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

      三、党建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党建研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认真研究党的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离不开党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党的任务,离不开国内外整个形势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显著和公认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重视、研究和解决。

      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以此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下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二次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旧秩序虽被打破,但国际新秩序尚未形成,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形势的主流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对我国来说,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过,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竭力推行遏制政策,目的在于阻挠和延缓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最终达到“西化”和“分化”我国的目的。而且国际格局的演变将是长期的,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