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构形能力

作 者:
张晶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审美构形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审美创造的最为关键的一种能力,指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创造时在头脑中将杂多的材料构成一个“完形”的心理能力。审美构形能力有明显的想像性质,而这种想像虽然是内在的,却又是轮廓分明的。审美构形有着内视听及其整一性和运动感,它是以审美知觉为构架方式的。审美构形能力与审美抽象问题有内在的联系。它相对于模仿,体现了突出的主体性和感性化,而不同于外在形式的物化过程。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字号:

      一、何谓“审美构形能力”?

      在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中,有一种基本的能力却又未在美学理论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或者说是没有得到恰当的冠名,那就是审美构形能力。其实,很多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论著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却未能将它作为一个基本的心理因素来定位。而在我看来,审美构形能力是人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而且也是进行审美创造的最为关键的一种能力。

      审美构形能力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创造时在头脑中将杂多的材料构成为一个“完形”的心理能力。这个“完形”是新质的、独特的、整一的,也是充满着主体精神的。在文学和艺术的创作中,这种构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审美接受中,这种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能力虽然是心理化的,却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或者这种能力的强弱、高下,都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品的生成及其生命感、独创性。这种心理能力是带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是能否构成审美活动的主要心理能力之一。

      所谓“构形能力”,并不限于审美活动,在人类的其他精神活动中也都是不可缺少的。诸如科技发明、学术研究等都离不开人的这种构形能力,只是构形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人类的每一个创造活动,在其创造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观念性的)产生之前,都在创造主体的头脑中呈现出这种新的事物的整体形象。这种形象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但它必然是观念化地先在人的头脑中构造出来,然后再通过实验、生产等过程将其物化,从而才能有新事物的诞生。无论是物质文化的发明,还是精神文化的创造,都是如此。马克思的这样一段名言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他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观念地存在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02页。)马克思所举的建筑师和蜜蜂的例子,非常恰切地说明了人与动物相比,他的创造能力就在于在其创造物尚未物化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有了一个整体化的模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其实指一个事物尚未物化地出现之前的整体样子。创造活动中的新事物之“形”,是其物化之前必然先在的。试想一下,在人类所创造的新的事物出现之前,在发明者的头脑中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新事物的“形”首先构成,那么,新事物的发明又从何谈起呢?

      精神生产的情形也是如此。如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是在对大量的材料进行整合,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的过程。研究主体必须是以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对这些材料进行提炼加工。面对杂多的材料,所谓“构形能力”更是显得十分必要。康德所说的“统觉”,就包含了这样的内涵。康德指出,世界给人的表象是“杂多”的,而人对这些表象必须是以一种主体的能力将其统摄为一个完整的表象。康德称之为“统一杂多之概念”(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0页,第100页,第102页。)。康德认为这是一种先验的能力,他又称此为“悟性”。也就是将杂多的表象按主体的角度联结为一体的主体能力。康德说:“表象之杂多能在纯为感性(即仅为感受性)之直观中授予;而此种直观之方式,则能先天的存在吾人之表象能力中,只为主观在其中被激动之形相。但‘普泛之杂多’之联结,则决不能由感官而来,故不能已包含在感性直观之纯粹方式中。盖联结乃表象能力所有自发之活动;且因此种能力与感性相区别,必须名为悟性,故一切联结——不问吾人意识之与否,或为直观(经验的,或非经验的)杂多之联结,抑为种种概念之联结,——皆为悟性之活动。对于此种活动,可以名为‘综合’之普泛的名称归之,以指示吾人自身若不能豫行联结,则不能表现事物在对象中联结,且在一切表象中,联结乃唯一不能由对象授予者。因其为主观自身活动之一种活动,故除主观自身以外,不能有此种活动。”(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0页,第100页,第102页。)康德又说:“‘故直观中所授予之表象一切皆属于我’云云之思维,正与‘我联结表象在一自觉意识中’云云之思维为同一之思维;此种思维其自身为其前提者。易言之,仅在我能总括表象之杂多在一意识中,我始名此表象一切皆为我之表象。否则我将有形形色色之自我,一如我所意识之种种表象之数。故视为先天的所产生之直观杂多之综合的统一,乃统觉自身之同一之根据,此统觉乃先天的先于我所有一切确定之思维者。但联结实为悟性独有之任务,盖悟性亦只‘先天的联结所与表象之杂多而置之于统觉之统一下’能力而已。故统觉之原理,乃人类知识全范围中最高之原理。”(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0页,第100页,第102页。)康德所论述的“统觉”,也就是将杂多的表象联结为一个整体表象的心理能力。外在的事物通过知觉的渠道纷纷进入主体的意识,而主体必须以自己的统觉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康德所说的“自觉意识”讲的是这种统觉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些杂多的表象在主体的统觉的整合下,成为带有主体色彩的一个整体表象,康德称之为“我之表象”,并在“我之”下面加重点号。这个整体的表象是由整合外来的表象而成,但已具有了创造性质。康德对于统觉的论述对我们是深有启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