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张玉能(1943-),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中 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美学、西方文论、美学原 理、马列文论、文学理论的研究。

原文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实践价值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构成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从实践价值论研究美学,不仅是世界哲学和美学的 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使实践美学研究可以克服自然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客 体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偏颇,还可以在实践基点上统 一利、真、善、美,使实践美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5)03-0026-07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其哲学基础的一个中国当代美 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着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 方法论,实践价值论,因此,实践美学就相应地应该具有实践价值论的维度,但由于长 期以来我们把价值论视为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学派,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实践价值 论和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至少是没有系统地从实践价值论来研究实践美学的许多重 要问题,形成了实践美学乃至于整个中国当代美学的价值论维度的缺失。可是从世界哲 学和美学的发展与实践美学和美学本身来看,价值论维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维度。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价值论的维度来研究实践美学及其根本问题。

      一、实践价值论与世界哲学和美学的发展

      按照西方美学在西方社会、哲学、文化的背景下所演进的逻辑,从公元前6世纪到20世 纪末,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一、自然本体论美学阶段(公元前6世 纪~公元16世纪),包括古希腊美学、古罗马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美学,这是 西方美学的传统的或古典的时期,它主要以自然本体论哲学为基础研究美学问题,因此 着重在研究美和艺术的客体方面,以形而上的探讨为主要方面,奠定了诸如美的本质、 美感的本质、艺术的本质等形而上的问题,在艺术上主张“模仿说”和镜子说;二、认 识论美学阶段(17~19世纪),包括新古典主义美学(也涵盖巴罗克、洛可可美学)、启蒙 主义美学(又分为大陆理性派美学和英国经验派美学两大对立思潮)、德国古典美学,这 是西方美学的正式确立独立科学而大步发展的时期,它主要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研究美 学问题,因此研究的重点逐步地倾向于审美主体方面,以探讨认识论上的形而上问题为 主,不过这些形而上问题主要是从主体方面来运思考虑的,这时的美学就被鲍姆加登定 位在“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同时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兴盛起来,产生了“认识 论转向”,并且这一时期的美学在启蒙主义美学中分裂为大陆理性派和英国经验派,而 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就努力将这对立的两派统一起来,是美学达到了独立发展以后的第一 个高峰;正是在德国古典美学美学的基础上,在19世纪末进一步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美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美学;三、社会(人类)本体论美 学(19世纪末~20世纪),它主要包括相互既对立又同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主 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它以社会本体论或人类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研究美学问题,马 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主要以精神本体论为基础,辅之 以形式本体论或符号本体论,因此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对立思潮,前者主要 有唯意志主义美学(尼采、叔本华)、生命美学(狄尔泰、奥伊肯)、直觉主义美学(柏格 森、克罗齐)、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荣格)、存在主义美学(萨特、早期海德格尔) 、现象学美学(英伽登、杜夫海纳、盖格)、早期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阿多尔诺、 本雅明),后者主要有德国形式主义美学(赫尔巴特、齐美尔、汉斯立克)、实验美学(费 希纳、蔡沁)、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什克洛夫斯基、雅克布逊)、英美新批评和形式批评( 瑞恰兹、贝尔)、法国结构主义美学(列维-施特劳斯、早期罗兰·巴特)、分析美学(早 期维特根斯坦)等,这些思潮的共同特点主要是反传统、非理性、重形式或者重精神;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了“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美学时期,后 现代主义美学主要以语言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研究美学问题,主要有解构主义美学(德里 达)、崇高美学(利奥塔)、生存美学(福柯)、解释学美学(后期海德格尔、加达默尔), 它进一步反传统,彻底打破形而上学的玄思,由于把语言作为了人类和社会的本体,语 言的能指的游戏决定着一切存在的意义,所以这些美学流派就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 ,主张多视角主义和不确定性,凸现丑的美学地位。

      从西方美学的这种发展的总趋向来看,西方美学的发展大体上有着几种主要特点:其 一,在本体论上,以关系本体代替实体本体;其二,在认识论上,以主体性、主客体间 性、主体间性逐步代替主客二分、主客对立;其三,在方法论上,以不断变化的不确定 性代替固定不变的确定性。因此,从负面影响来看,反传统、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 、反基础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等思潮就泛滥起来,但是,这种发展过程之中也 蕴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在正确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发 展了这些积极因素,因而使得旧的形而上学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逐步消解,在人类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突出了人类的主体性,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间性,高扬了人与人( 自我与他人)的主体间性。这些积极影响的一个最直接的成果就是价值哲学和实践价值 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因而美学的价值论维度或者说价值论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般来说,价值论(Axiology)为广大学者所关注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初出 现的。即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独特的思潮在这个时期才为人们特别重视。“价值由一 般泛论,一跃为一门在学术论坛上独立的新兴的价值哲学,首先是由德国哲学家鲁道夫 ·赫尔曼·洛采(1817~1881),同时又有尼采出来呐喊创立价值学说。”[1]十九世纪 中期以后,“价值”概念从经济学渗入哲学,上升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从此价值哲 学逐渐引起西方哲学家的关注,尤其是经过德国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德尔 班和李凯尔特的努力,形成了将价值观视为哲学之惟一对象的价值哲学流派。在世纪之 交又出现了“价值学”(axiology)的概念,将价值问题的研究,一般价值论的研究作为 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因此,西方哲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出现一股由实在轮向 价值论转化的热潮,价值问题被突出出来。而这也深刻地影响到了美学,把美学当作研 究审美价值的人文科学或文化科学。洛采的价值学说乃是对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重新解 释和重新建构。以尼采为代表的、以“重估一切价值”为口号的文化运动为价值哲学的 兴起开辟了道路。到了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始人文德尔班,价值成了哲学的主 题、哲学的主要对象,整个哲学就是价值哲学。在他看来,哲学是关于一般价值的科学 ,研究绝对价值判断(逻辑、伦理、美学)原理;其他科学的课题则是理论判断。文德尔 班的学生李凯尔特遵从并修改了文德尔班的哲学思想,主张哲学开始于价值问题开始的 地方,哲学就是价值哲学,并借助于作为文化科学的历史学的材料,提出了一个文化价 值系统,建立了价值哲学的体系。他还明确地把价值分为逻辑、美学、伦理、宗教等六 个不同的领域。在逻辑领域中,真理是价值,科学是财富,判断是主体的态度;承认这 种价值的世界观是唯理主义。在美学领域,美是价值,艺术是财富,直观是主体的态度 ;世界观为唯美主义。在伦理领域,道德是价值,自由人的社会是财富,自由的活动是 主体的态度;世界观是道德主义。其他还有一神论和多神论的世界观,色情和享乐主义 的世界观等等。价值哲学经过这样的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完成了体系 化的建构。虽然这些体系化的价值哲学后来悄然被历史消解了,但是,它们提出了价值 问题,促成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美学由实在论向价值论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西方 现代哲学和美学关于真、善、美的探讨。当作为价值问题提出来时,美学就成为了文化 科学(李凯尔特),而被定位于与自然科学相对的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之列了。这对于20 世纪西方美学的人本主义的发展应该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另外,从价值论角度来研究 美和美感以及艺术,就可以悬搁实存(存在)的问题,而去追寻它们的意义以及审美主体 的态度和评价。这一方面促进了美学研究从客体研究向主体研究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把 理解和解释价值和意义的问题突出出来,使得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等 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美学流派日渐发展盛行,改变了西方美学的发展方向。[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