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05)01-005-04 民居是指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民居从单纯的实用 功能,发展到兼有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且随着社会功能日益多样化,传统民居中所 蕴涵的主体的审美意识,也逐步丰富和多样化。安徽南部徽州地区的古民居建筑,以其 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 独树一帜,熠熠生辉。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 界历史文化遗产,一时间,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徽州文化以其鲜 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成就成为区域文化的典范,徽派居民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 最直观的载体,其固有的审美价值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仅就徽派古民居建筑 的审美特征作简要论述。 1 徽派古民居建筑形式的形成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 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徽州地区原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 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 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 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主要形式为“楼上厅”, 楼上厅室轩敞,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保留了古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为 解决通风采光问题,中原民居的“四合院”形式又逐步演变成适应险恶山区环境的、既 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天井”是房屋和房屋或围墙围合而成的露天空地,徽州 民居大多设有“天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天井的设计使得屋内有 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与徽州的经商传统也有很大关系。按风水理论,水 为财之源,经商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聚集屋面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 外流的吉利。徽州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房屋易遭火灾,为避免火势蔓延,又产生 了“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在居宅两端墙顶砌筑的高出屋面的山墙 ,用于防风、防火。“马头墙”的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 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因形似马头,故称“ 马头墙”。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又一重要特征。 造型个性化是形成建筑视觉美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是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1]。早期 徽派建筑形式的形成,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居民文化交融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 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为回报故土和光宗耀祖,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 ,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 ,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巨大变化。徽州商人“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具有较 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宅居建筑中注入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 个性化审美追求,促使徽派民居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功能的实 用性,而且蕴含着丰富审美文化内涵。 2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2.1 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类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建筑的内容很多,但最根本的 是服务于人。从社会本质来看,建筑是人在社会中生命与精神的寄托所,建筑本身就是 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因此,建筑创造应符合人类的心理需求,从精神上给人以关怀和 尊重,给人以温情和真实感,让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徽派古民居建筑从传统的风 水观念出发,在选址、布局上讲究风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徽 派古民居建筑多是依水势而建,山环水绕、依山傍水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 合的基本特征,而且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色泽、体量、架构、形式、空间,都与自然环境 保持一致的格调。徽州民居村落隐映在青山古树之间,有山泉溪水之便利,以青山绿树 为屏障,青瓦白墙高低错落,野鸟家禽交相鸣啼。窗外远眺,天然画图尽收眼底,天井 内洒落阳光雨露,小院中植置花木假山。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 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处理好建筑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观感,还可以更好地装扮环境。美籍华裔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一座好的建筑物应该能适应周围环境,它不是力求在那里表现自 己,而是应该去改善、美化和丰富周围环境,这是设计一座建筑最起码的要求”[2]。 西递和宏村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徽派古民居建筑的代表,被称为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 宝库”,其村落巧妙的整体布局、极富韵律的空间层次都有典型的徽州地方特色。西递 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自古就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整个村落仿船形 而建,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延伸 的村落街巷系统。街巷两旁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整个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宏村的整体布局为牛型设计, 整个村落犹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落背靠的雷岗山为牛首,村口的一对参天古 木为牛犄角,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顺势而下的邕溪为牛肠,溪水经九曲 十弯,穿流于家庭院落,再汇入牛胃形的月塘和南湖,绕村的虞山溪上架起的四座木桥 为牛脚。“牛形村落”别出心裁的水系设计,不仅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 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极大地美化了环境,给古朴的村落凭添了几分清丽 、自然的美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村前南湖碧波荡漾,村中楼院鳞次栉 比,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村落与天水一色,被称为是“中国画里的乡村”[3 ]。处理好建筑与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建筑艺术美的重要原则。徽派古民 居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向往,也是中国传统哲 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