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文学美学思想论析

作 者:
宋薇 

作者简介:
宋薇(1970-),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钱穆的文学研完不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深入经、史、子、集各部探究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阐发出中国文学“情当境而发,意内涵成体”的审美精神。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4)06-0017-03

      钱穆在人文学科中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称为“我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他一生勤勉,淹通四部,其学问涉及经、史、子、集,为通儒之学。正因如此,他对中国文学的思考独具风格,在中西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着力阐扬中国文学的精义,又从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中找寻内含的文学精神,其学术宗旨揭示了中国文学背后的文化力量。

      一

      作为“一代通儒”,钱穆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学术能打通经、史、子、集,其学术思想丰富而深刻。而他学术思想的起点就是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与研究。他说:“凡余之于中国古人略有所知,中国古籍略有所窥,则亦惟以自幼一片爱好文学之心情,为其入门之阶梯,如是而已。”[1](P1)可见,他对中国文学的爱好是他进行国学和文学研究的入门阶梯。他的学生余英时据钱穆在《宋明理学概述·自序》中的自序总结钱穆的治学轨迹,他说:“钱先生最初从文学入手,遂治集部。又‘因文见道’,转入理学,再从理学反至经学、子学,然后顺理成章进入清代的考据学。”[2](P34)论及钱穆学术的最初动机,他说:“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此一问题围困住近一百年来之全中国人,余之一生被困在此一问题内。”[3](P33-P34)而这一动机最后发展为他的“终极关怀”。他毕生治学,分析到最后,是为了解答心中最放不下的一个大问题,即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的变局,中国的文化传统究竟何去何从?

      钱穆的文学以及其他学术研究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前途与命运。所以他在探讨文学思想的时候,往往以小见大,不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精神和独特意蕴,掘发经、史、子、集部中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思想,并且善于从中国艺术中找寻中国文学的魅力。他对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论述,以细针密缕之工夫,作平正笃实之文章,其研究视角和分析结论极赋见地,独成风格。他不仅从文学艺术研究的角度出发,而且从文字学、史学、地理学、文化学、哲学等多角度多视点去丰富自己的文学艺术思想。

      对钱穆这样一位名播华夏的学术大师,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起步就更晚,而且研究的角度相对封闭狭窄。近十几年来,学术研究日趋活跃,随着对港台思想家介绍的不断增多,钱穆的著作也逐渐地由大陆出版发行。随着新的材料陆续发现、研究视角的不断转换,钱穆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从注重介绍的大而化之的研究转向关注钱穆治学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的细致思考。有关钱穆思想的研究大致包括:

      第一,对钱穆学术做宏观整体的研究。多涉及到他治学的全部范围,按现代学科门类划分,研究范围包括其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政治学与制度史、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学等。

      第二,把钱穆的学术思想放在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范围内比较研究。

      第三,对钱穆学术进行部分的分析研究,包括:对钱穆史学思想的研究;对钱穆文化思想的研究;对钱穆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四,对钱穆生平及历史史实的研究。

      这些研究或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理论,或借用当代通行学术话语,构成钱穆学术思想研究的景观。钱穆思想研究取得的成果,显现了学界研究人员的智慧,凝结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是本文进行研究所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但是,不无遗憾的是,对钱穆文学思想的研究几近空白。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固然有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大抵缘于钱穆在史学和国学研究的巨大影响的遮蔽而造成的认知和研究中的视线死角,似乎认为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只会注重考据与义理的研究,而不会寄情于文学艺术,更不可能有深刻的文学、美学见解。

      一

      在钱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中,有一本是专门论述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即《中国文学论丛》,这本书收录了钱穆在不同时期有关中国文学的讲演稿和他的一些关于中国文学的文论和笔谈。此书的初次付印是在1963年,书名为《中国文学讲演集》,由香港人生出版社出版,后又加入十四篇文章,改名为《中国文学论丛》,于1982年由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北京三联书店于2002年8月出版发行了简体中文版本。

      钱穆自幼对文学非常偏好,他在序言中说:“自念余幼嗜文学,得一诗文,往往手抄口诵,往复烂熟而不已。然民国初兴,新文学运动骤起,诋毁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甚嚣尘上,成为一时之风气。而余所宿嗜,乃为一世鄙弃反抗之对象。余虽酷嗜不衰,然亦仅自怡悦,闭门自珍,未能有所树立,有所表达,以与世相抗衡。”[1](P3)由此可见,钱穆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自幼就有,而且在东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后,新文化运动的狂风暴雨却丝毫没有减弱他的中国文学情结。他把对中国文学的爱好和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推崇结合在一起,用文学精神去解说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中西文学比较来张扬中国文化的风采。

      在《中国文学论丛》中共收入30篇钱穆论述中国文学及艺术的短文,其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的诗、散文,中国艺术以及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比较。在这本书里,始终贯穿着这样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与美丽,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和永久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