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5)03-0084-08 悠悠5000年中华文明史,典籍浩淼如烟海,典故多得难以胜数。中国的典故,经历了 数千年以来的人们的反复运用与转述,在保存其原意的同时,又派生出了不少的新意, 因而中国的典故,有着很大的包容量。 毛泽东知识渊博,他在运用典故的时候,有其精妙异常、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艺术 手法,展现着他用典的特有的思想风格。 俗语说:“艺高人胆大”“艺高精品多”。据笔者粗略地统计,毛泽东的用典手法达2 2种之多(已有专文论述)。毛泽东的用典思想风格与用典的艺术特色往往紧相切合,如 用典有评论、不为典所囿、自如地调遣古人古事为我所用等等方面的思想风格,均与其 艺术特色相得益彰。毛泽东不仅有那么多、那么好的用典的艺术手法,其用典的思想风 格与艺术特色,同样是独树一帜,很有研究的价值。 客观地说,用典的手法与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之间,是没有一条“鸿沟”的, 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在探讨毛泽东的用典手法之时,实际上也已 经隐隐可见其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了。只是因为探讨的角度不同,未能专门提及 其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罢了。 如何全面了解毛泽东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呢?如何能够让人知其用典的思想风格 与艺术特色的庐山真面目呢?因为毛泽东用典方面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多,笔者还须 与探讨其用典手法一样,仍然从“宏观”与“微观”这两个方面去作出分析,这也许可 以窥见毛泽东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之大概。 一“宏观”角度看毛泽东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 所谓“宏观”角度看毛泽东的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就是说,从总体上看毛泽 东用典的思想风格与艺术有些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色。据笔者手头所掌握的资料,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选用典故数量多,所涉范围广而博 所谓“选用典故数量多、所涉范围广而博”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就是说,毛泽东 用典之量很大,所用之典的涉及面十分广泛。明人王冀德《曲律》有云:诗文“不在用 事,亦不在不用事。……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毛泽东书读 得多、故实识得多、典故用得好,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得到足够充分的体现。 一是在凡是可以用典说明问题、简省文字之处,毛泽东往往能使人妙而不觉地用上十 分得体的典故。毛泽东凡是在能用典之处,其典故便可应时而出,由此可见其用典量之 大。比如:“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 上中产阶级地位。”[1](第1卷,5页) 当毛泽东一评及“小资产阶级”想发财的心态时,不失幽默地切合语境地请出了人人 可知的“赵公元帅”。这个“赵公元帅”,是我国民间共同祭祀的财神。在元明时期有 一无名氏在其神话《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赵元帅》中,称其有“买卖求财,公能使 之宜利和合”的赐财功能,因而为世人所崇奉。自宋代以来,他就成了招财进宝的神仙 。毛泽东的这一典故的运用,使这一段话语显得形象生动而且义理精深地展现了对那些 一心妄想发大财当上中产阶级的人的批判风格。 二是在凡是能够运用典故以便获得好的艺术效果之处,毛泽东都可以如囊中取物似地 连用典故。由此我们可见毛泽东用典量之多、用典密度之大。比如:“取缔特务机关。 特务机关之横行,时人比诸唐之周兴、来俊臣,明之魏忠贤、刘瑾。彼辈不注意敌人而 以对内为能事,杀人如麻,贪贿无艺,实谣言之大本营,奸邪之制造所。使通国之人重 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1](第2卷,724页)毛泽东 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周兴,是唐朝武则天手下有名的酷吏,他管理讼事时,数千人遭其 陷害;来俊臣也是武则天手下阴险凶恶的鹰犬,他以打击残害他人致死为能事,诬陷手 法惨绝人寰;明朝光宗、熹宗时的魏忠贤,未发迹时就是一个无赖与恶少。这个无赖得 势后,令东厂特务横行朝野,杀人如麻;明孝宗、武宗时期的刘瑾,特别狠毒狡诈,利 用特务机关四出作恶,冤案堆积如山。 毛泽东在讲到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时,立刻在文中用了4个名人典故,这4个人名,由上 可知,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凶狠的特务头子,他们几乎成了一切卑鄙、无耻、凶残、 阴险、酷吏、刽子手、恶魔的代名词,是世世代代为人们所诅咒的反动黑暗势力的鹰犬 与恶棍。毛泽东在这不足百字的论述中就连用了这4个人名典故,将这4个“著名的酷吏 ”用在国民党特务的头上,用以说明国民党特务的横行霸道、肆意作恶,具有极强的批 判意识,实有“四典”胜千言之妙。 三是取用典故广博,给人以极大的信息量和论说的慎密之感。根据姜观吾先生的粗略 统计:“翻开《毛泽东选集》,从1卷到5卷,在这130多万字的著作中,旁征博引的历 史典籍极多,如《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老 子》《庄子》《列子》《四书》《五经》《山海经》以至《孙吴兵法》等等,涉及的人 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发明家,又有农民起义领袖;既有本国的,也有 外国的,真是古今中外,兼收并蓄,……”[2]又据刘高潮先生对毛泽东在诗词中用典 的初步统计:“毛泽东诗词用典的取材不但在时空上与众不同,而且不拘一格,取自于 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凡是能合其情、表其意、注其思的,就犹如大海拾贝,博采广引 。在诗词所运用的70个典故中,有寓言1个,民谣31个,诸子散文11个,历史散文1个, 史书11个,诗词赋35个,志怪、老子、传奇小说4个(按分类统计,当是98个,而据笔者 研究,远不止此数——引者)。这些五彩缤纷的典故,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任诗 人调遣,在诗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题意的作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唐诗词句的借用 ,占全部典故的四分之一强。读起来,触目皆是,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 知识的渊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