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美]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男,犹太美国人,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兼该校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早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去世。哈佛大学,美国;

原文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毛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一个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约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因而,这一思想体系就有异于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思想创造性,成为东方马列主义的独立流派。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05)02-0016-07

      本书的目的不是论述苏维埃时期的历史或随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如果在这里我仍然冒昧探讨“毛主义”的基本特征,那是因为我确信这些特征不存在于理论范围而存在于战略范围;确信这个战略的基本要素,在毛泽东获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领导地位时就已形成。虽然这个战略的确对马列主义学说具有深远的含义,但它们在理论上从未被明确化,相反在理论范围内竭尽全力掩盖这些含义。

      “毛主义”战略

      “毛主义”战略本质上是将一个按照列宁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建立在一个完全农民的群众基础之上。

      虽然这是“毛主义”战略的中心,但在经历1926~1927年期间在湖南以及经历“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特征。然而,“毛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早在1928年毛泽东写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在《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给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1],毛泽东列举了保持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一个强大的群众基础”的存在,尽管报告没有指明,但是群众基础当然是一个农民的群众基础。将通过实行旨在消除苏区的大部分农民阶级的基本不满情绪的土地改革大纲而赢得这些农民群众;第二个条件是一个强大党的存在,即按照列宁指示的路线组织起来的党的领导的存在;第三个条件是一支强大的红军的存在,因为在一个军事力量决定一切的环境中,一个苏维埃政权只有具备自己的军队才能生存;第四个条件是控制一片具有战略地位的根据地;第五个条件是该区域充分自给自足以保持其人口。回想起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毛泽东特别强调占有一个“中心的稳固的根据地”,并且否认了中央委员会所强调的保持这样的一个根据地是一种“保守主义”表现的指责[1]。

      在报告中提到的“毛主义”战略的另一个独特特征是优先选择“边界地区”作为根据地,即可能“影响两个省”的根据地[1]。“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才能增加武器,练出好兵。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1]

      由此我们看到,“毛主义”战略不仅建立在对农民阶级革命潜能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中央集权已经遭到破坏,只剩下一个不稳定的重建政权的国家了,国家权力在广大的沼泽一样的农村、在那些最远离行政和军事权力中心的地区因而是最微弱的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之上。

      毛泽东在会见埃德加·斯诺时,对在这个战略背景下红军的主要任务作了简明的概述,他说:“红军的主要任务是招募新的队伍,扩大苏区范围,尤其重要的是,在完全苏维埃政权下使红军已经控制的这些地区得到巩固。”[2]

      我认为,这些就是与有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的最终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引向胜利的“毛主义”战略的思想概要。

      那么,这一战略对马列主义准则来说有什么含义呢?

      “毛主义”战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准则

      当然,整个苏维埃时期,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1月16日来信(注:作者认为,共产国际始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典理论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中国革命在执行共产国际路线过程中的屡屡遭受失败,共产国际并不认为是其路线存在问题,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没有把握好革命的时机,为此共产国际不断更换中共领导人。从瞿秋白到李立三再到王明,他们既是共产国际路线在中国的坚决执行者,同时又是共产国际路线在中国遭受失败的责任承担者。继1927.12广州起义失败,又一次以无产阶级武装夺取城市的计划攻打长沙也于1930.8.5宣告失败之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30.11.16致信中共中央,指出李立三的错误,坚持共产国际路线的正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1月16日来信直接导致了李立三的下台,共产国际支持的新左派,以王明为首的“留学生派”获得了中共中央领导权。——译者注)以及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中规定的共产国际路线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路线之间,的确没有正式决裂。然而,权力转移到苏区标志了中国共产党与它假定的城市无产阶级基础几乎完全分离。这一情况是从未在理论上明确化的行动上异端的开始。中国共产主义中“毛主义”的发展证明,一个按照列宁主义路线组织起来的,对马列主义若干基本准则充满真诚信仰的共产党,可以完全不与工人阶级有任何组织联系而存在。由此,中国共产主义的经历对党与阶级关系的完整的概念体系提出了质疑。

      然而,这是一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克里姆林宫都不能容忍的质疑,因为它是一个切中列宁主义体系权力合法化真正实质的质疑。共产党之所以认为它所获得的特别、全部的权力以及自认为的绝对正确性是完全合理的,是因为共产党是一个已历史地注定要主宰世界和掌握终极绝对真理的阶级——无产阶级为躯体的社会组织的大脑。用匈牙利共产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的话说,共产党的活动“不是代表阶级活动,而是阶级本身活动的集中体现。”(George Lukacs,Lenin,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his Thought,P.23)他还说共产党员是“明显化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同上,P.24)但是,无论如何,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代表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无产阶级,通常被认为是共产党保证其特性的最低限度。否则,它可能容易失去其作为一个共产党的特性。事实上大多数共产党的文献认为,共产党是一个即使在其无产阶级基础牢固时,也非常容易受到非无产阶级影响的特别敏感的组织。脱离工人阶级的共产党必定失去它的真正特性,这个含义是清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