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4)12-0008-04 毛泽东思想是何时形成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中争议最大、争论最多的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究其原因,是忽略了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的特殊性。其实,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不单是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不单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理论,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只有从学理层面与政治层面、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个人论著和党的文献多重结合的要求出发,建构起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立体坐标,才能确立一个科学衡量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统一标准。 一 基于上述这样一个基本思路,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不宜具体到某个“标志”,而应是一组基本要素组成的立体坐标。这些基本要素包括: 第一,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史上的理论成果往往用主要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人物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的思想构成这一理论的主体。所以毛泽东的思想要上升到全党的指导思想,只有在他成为或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后才有可能。离开了这一条谈理论形成就忽略了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所具有的政治属性,是单纯从学理层面或个人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特殊理论,把它降格为一般学术理论,因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理论。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毛泽东思想在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后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首要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第二,时代特征的变化。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时代特征发生了变化,为新的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和合理性依据。“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1](P11)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化了的时代特征对理论产生,对理论主题的形成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虽然在初期就确立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较长时期内,国内矛盾和阶级斗争仍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1935年开始,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特别是“七七”事变以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从而使社会矛盾和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但是由于国内地主阶级和“带买办的大资产阶级”一方面有抗日的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坚持反共、“剿共”之根本,使中国革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异常复杂的时代特点。时代特征的变化及其复杂的特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现实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进行中国革命就成为新理论诞生的时代要求。这是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形成的一大特色,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三,理论主题的形成。理论主题是理论的纲领、核心,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的、具体的思想观点,就是通过这个“纲”联结起来的,理论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它是系统性、整体性的理论抽象和高度概括,是逻辑性的升华。在确立理论主题之前,谈系统性、逻辑性是没有说服力的,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的形成。理论主题的确立,对理论形成至关重要,可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纲举目张”在这里用来形容理论主题确立的意义是再恰当不过了。当然,只是提出理论主题还不能说就形成了理论,它还需要有丰富的具体的内容来支撑。需要指出的是:1、理论主题的形成与时代特征有着特定的联系,离开了时代特征,就难以对理论主题作出正确判断。2、理论主题的确立也有一个过程。它不是事先就明确的,而是随着实践和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理论主题并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蕴含在全部理论之中。这就需要人们从理论本身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本本上的“只言片语”出发来认识和揭示它。3、对理论主题的界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把系统理论中的某个具体内容作为主题;又要防止空泛,大而不当。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剧,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它表明中国革命“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当时的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两个革命任务已经联系在一起了”。[2](p637)这种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2](p647)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所以,1939年底“新民主主义的革命”[2](p647)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主题的确立。 第四,系统完整的阐述。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其内容不只是在个别问题或个别领域内回答了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是围绕理论主题在基本方面和重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理论观点不是零乱的、分散的,而是各有其位,对应到相应的序列中去,各个序列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1937年到1940年间,毛泽东撰写了大量论著,作了一系列报告,初步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内容。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提出“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目前的关系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论持久战》,阐明了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成为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了要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五四运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初步提出了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命题,科学地阐释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以及“中国革命的两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围绕“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主题,集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至此,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都已提出。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主题,初步回答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贯通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领域,开始形成了相互作用、内在关联的比较系统的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