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宏观经济审计学新学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西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审计之对象及其特点

      宏观经济审计的对象,是审核评价国民经济总体的协调发展对称关系,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要素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从这个对象看,开展宏观经济审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2)审计的重点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

      (3)宏观经济审计与微观经济审计的区别

      2.宏观经济审计的概念及其含义

      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主要区别是把审计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即宏观经济审计活动、中观经济审计活动和微观经济审计活动。由于宏观经济审计的范围、内容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称为国民经济审计。所谓国民经济审计,是指在一定体制和授权下,政府审计系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有关经济资料,独立监督、评价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目标(综合协调与对称)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一种活动。

      以上对宏观经济审计定义的界定有5点含义:

      (1)它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

      (2)“在一定体制和授权下”,是指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审计法》和有关审计法规赋予审计的职权和职责。

      (3)审计目标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际的一致性。

      (4)宏观经济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5)宏观经济审计与微观经济审计相结合。

      3.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研究对象及其概念

      宏观经济审计的实践活动及其规律构成了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研究对象。它包括宏观经济审计实践的描述和理论的阐明两个部分,目的是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探索方法和指导实践。因此,宏观经济审计学亦称为国民经济审计学,它是在宏观经济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及在经济学和审计学原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审核评价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对称发展关系并形成审计决策分析的方法论。可见,它是一门研究审核评价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对称关系并形成审计成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的应用经济新学科新学问。

      二、宏观经济审计的内容

      宏观经济审计可归纳为两大审计内容:

      1.宏观经济规划与决策审计

      宏观经济规划与决策审计是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预测前景和规划未来服务的。它首先是充分利用政府发改委、国资委、能管委、银监会、财政、税务、海关、金融、商务、环保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信息(如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统配规划、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信贷规划等),以及统计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会计信息(如国民收入账户、现金流量账户、国民资产负债表等),对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专题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然后在这基础上,把通过科学决策程序所确定的目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加以综合汇总及协调,形成审计信息或产出审计成果,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及有关部门,使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充分发挥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提醒注意、协助解决问题的作用,即参政、议政、促政。

      2.宏观经济控制与业绩评价审计

      宏观经济控制与业绩评价审计是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分析过去和控制现在服务的。它首先运用审计专项调研和行业审计(在一定特定条件下也可理解为中观经济审计)的方法,取得大量的综合的中观和宏观经济信息及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并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和复算(验算),然后针对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宏观经济审计报告及决策分析来考核与评价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状况及其经济决策者的实绩和效果,并确定他们的经济责任。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立即反馈给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审计信息(成果)向政府决策意识的良性循环转化。

      三、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科学研究方法与宏观经济审计的工作方法

      (一)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创建宏观经济审计学新学科的构想,拟对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经验层次、理论层次和哲学层次。

      1.经验层次。

      (1)回溯历史的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既要追溯审计工作之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又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审计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

      (2)总结经验的方法。所谓经验就是人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研究宏观经济审计学也与研究其他学科一样,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不能仅停留在一般的感性经验总结上,还要从理论上解释其内涵揭示其规律,不断地提高该门学科的研究水平。

      2.理论层次。

      (1)科学抽象方法。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其本质,揭示该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理论体系是由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关系(规律)所构成的;宏观经济审计学基本关系(规律)是对宏观经济监督、评价和协调活动中互为联系的各个方面的实践描述、理论阐明和规律揭示;而宏观经济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则是一种用压缩形式表现出大量知识的高度概括,它是经过反复的科学抽象而逐步形成的,是科学抽象的“直接产品”。

      (2)逻辑方法。在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方法有: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例如用类比方法从相关学科中引进宏观经济审计学理论框架的设想,也可以引进相似或相近的观点、概念和方法;宏观经济审计工作的规律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概括,而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则常用于引进其他科学的原理来推导该门学科研究中的个别结论。

      (3)数学方法。如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宏观经济审计的基础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应用数学公理公方法建立该学科理论体系;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这个模型的“投入”,是指社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物的消耗,“产出”则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分配去向。如运用价值形态反映的产品投入产出模型所提供的数据,重点分析和评价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互为依存的协调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协调关系,社会总产品和各部门产品的物质消耗c、劳动报酬v和社会纯收入m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协调关系,以及投入与产出各种综合协调对称关系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运用耗散结构的分析方法,定量反映国民经济价值运动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宏观经济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