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模式通常是指一套典型的审计方法和步骤的形式,它是审计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审计模式,即以报表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以侦破性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 如何选用审计模式,要根据审计客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量的多少而进行选取。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也不多,最好选用以报表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一般把审计的重点放在报表数字的核实方面,以核实的数字来分析报表,在审计的方法上采用详细审计法,从审计效果上看只是以报表论报表,不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这种模式操作简单,不须用现代审计技术,但仍是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依据,即保证了审计质量,又降低了审计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量逐渐增大,审计模式也因客观形式的要求,而由以报表为基础的审计模式转移到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审计的重点也放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方面,采用以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从审计效果上看,重点放在企业自身的控制上,审计人员不仅能得到可靠信息,而且能控制薄弱环节,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审计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使用,加速了审计方法的变革,由详细审计阶段逐渐转向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节省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进一步扩大了审计领域和审计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力也不断的增强,审计模式随之发展到以侦破性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其特点是在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上加以修正,将内部控制划分成侦破性控制和预防性控制。这是现代审计发展成熟的重要 标志。预防性控制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正常交易和经营过程中,用以防止差错发生的控制因素,属于时刻起作用的日常控制因素。在审计方法上,通常要求审计人员从这些控制因素出发来衡量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需要抽查多笔业务方能作出合理判断。 侦破性控制是指那些不属于企业日常交易和经营过程中,用以侦破差错的控制因素。对这种控制因素,审计人员一般只作有限抽查,即可以了解内部控制全貌。在这种审计模式中,审计的目的是了解企业在没有审计人员的情形下是否存在自动侦破、自动调整的内部控制及健全程度,因而该模式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模式改进。其特点是促使审计人员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审计重点上,要求审计人员侧重于分析侦破性控制因素。在审计方法上,要求审计人员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时,善于发现利用企业自控,并且只要求有限抽查法。在审计效果上,由于审计着重于企业自控,因而可以利用企业本身的控制方法使整个审计工作在充分了解被审对象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