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国文(1963-),男,贵州遵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2001级硕士生,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875;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 历史系,贵州 贵阳 550025

原文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孙科继承孙中山铁路富强中国的思想,强调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基础上,为中国绘制了一幅铁路建设蓝图,主张在“平等互惠”、“不损主权”的前提下,借用外资、以庚款和关税收入柞担保发行公债等一系列方法来修筑铁路。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对今天中国的铁路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04)01-0111-05

      我们知道,孙科是著名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和国民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由于父子俩的政治主张有很大的不同,很难说孙科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尽管如此,在铁路建设思想上,可以讲孙科是“子承父志”,即是说,孙科继承了孙中山所主张的从建造铁路,发展中国交通着手,来富强中国的思想。我们探讨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要富强,首要在铁路

      孙科继承了其父孙中山铁路是中国富强之首要的思想,把铁路建设视为中国富强的先决条件,强调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孙科如此强调铁路的地位呢?

      孙科从分析中国当时经济特征的角度,阐述了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有哪些特征呢?孙科回答说有四:(1)“必有一在一主权管辖之下之政治的区域”[1],即国民经济区域;(2)在此区域中的各个别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通有无;(3)交通发展状况决定相互距离遥远之个别经济互通有无的程度;(4)政府采用种种经济政策,促进个别经济的繁荣发展。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当然,孙科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提出自己对经济特征的看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而指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他说:虽然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第一个特征,但第二至第四个特征却因中国的交通不发达,“而未有发展”,中国内地省份与沿海省份不但未发生密切关系,反而使洋货充斥于市场,致使国民经济生活处处受外人支配。他据此断言:“欲造成繁荣滋长之国民经济以与别国之国民经济并存于世,又非从发展交通机关不可。[1]”从这些言论来看,虽然孙科将中国当时经济处于受帝国主义的支配原因归结于交通不发达,有失偏颇,但他认为交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交通包括铁路、公路、航运、空运。何者为重呢?孙科认为铁路建设处于交通建设中的首位。为什么呢?

      孙科认为交通建设中“尤以铁路之建设为当务之急[1]”。为什么孙科持此看法呢?他首先列举了铁路有七大优点,即运输便利、能运占体积的大宗货物、“运行不受风雨之影响,故而时间准确”、运费低廉、铁道敷设受地形影响较运河等小、设备较佳、天寒地冻也可以用等。接着,孙科祥细论述了铁路在农业、工业等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对农业的作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虽然人力、自然资源都很丰富,却被洋木材、洋货充斥市场,“中国人衣、食、住三者都惟外人是赖”。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交通不发达,如果中国大地上布满了铁路网,使农产物的运输方便,“则不耕之地,顿成良田”。因此,农业之发展,“赖铁道交通之力,利用荒废之土地,实为一当前最重要之问题”[1]。

      (2)对工业的作用。就纺织业来说,农业因铁道建设而发展,“西北西南之羊毛、江浙之蚕丝、全国之棉花,皆成为廉价之原料,以剩余之人工,则纺织业之发达自不待言”,中国纺织业同英国纺织业之抗衡之日即将来到[1]。就煤炭业来说,中国因为铁道不发达,导致近代工业的黑色面包业煤炭业不发达,致使东南沿海工业“惟日本煤业是赖”。一旦中日两国交恶,日本必定以绝煤炭供应以致中国于死命。因此,中国要想富强,不能不发展铁路。

      除上述外,孙科还指出“其他若国防之巩固、政治之统一大业、文化教育之普及”亦同“铁道之多寡有密切关系”[1]。他总结说:“以农矿言,可变未开垦之处开始生产,已生产之处增加生产;以工业言,可促进其发达,增加其生产能力,减轻其成本,使易于与外货竞争;以商业言,则可使全国之个别经济……互相合作、互相依赖、互相扶助,以臻其同向上之境”[1]。基于这些原因,孙科强调说:“为国家策治安,为人民谋生计,皆当以铁道建设为首当举办之事”,如果不赶快开始建设,则“我中华民族的前途思之真是不寒而栗”[1]。

      从孙科的论述来看,他看到了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看到了铁路发达对西方国家强盛带来的巨大作用。他为中国铁路落后而忧心仲忡,强烈要求发展铁路,富强国家。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一幅铁路建设蓝图

      孙科不仅认识到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在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他宏伟的铁路计划,并力图加以实施。他制定的是什么样的计划呢?我们来看孙科的铁路计划。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设置铁道部,孙科担任第一任部长至1931年5月。孙科上任后,想大干一场,实现其父未能实现的愿望。

      怎样制定铁路计划呢?孙科认为《实业计划》是“建设三民主义物质基础之具体方略”,宣布“当今训政开始,自当恪遵遗教,努力铁道计划”[1]。1928年10月,即孙科刚上任之时,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建设大纲草案》,提出了50年内建造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其中,西北铁路系统约7000英里,西南铁路系统约7300英里,中央铁路系统约16600英里,东南铁路系统约9000英里,东北铁路系统约7000英里,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约16000英里,高原铁路系统约11000英里等。可见,孙科要在50年之内基本建成一个铁路网,实现其父铁路建设富强中国的遗志。

      但孙科第一期要完成哪些铁路呢?他1929年3月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为大会所通过的《庚关两款筑路计划提案》,规定将全国已定线路(旧线)新计划线路(新线)列为四组,并规定要在为期6年的第一期内整理或建筑完成。这四组是:第一组,旧线之粤汉线、陇海线、沧(州)石(家庄)线;第二组,旧线之宁(南京)湘线、新计划之宁(南京)、粤线(内有汕头梅县)、夏门龙严线、福州南平线、杭州常山线、韶关南昌线、粤滇线(内有分线达贵阳)、湘滇线;第三组,旧线之包宁(银川)线、成都重庆线、同(大同)浦线;第四组,新线之宝庆钦州线。在这四组中,韶关南昌线、福州南昌线为宁粤线的比较线,粤滇线为湘滇线的比较线,宝庆钦州线。湘滇线为粤滇线的比较线。四组的总里数约为5378英里到6102英里[1]。在孙科的脑海中,这四组的轻重还是有所不同的。他说,第一组和第二组“有全国重要之关系”,第三组属于“局部性质”,第四组为第二组的“连带线”。因此,要按照轻重来建筑[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