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圣福(1950-),男,湖北天门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号召,“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最高指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人们反思共和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笔者认为,这是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与实践看成了一个同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把党开始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看成了党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其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从某些重要观点的提出到成为形态较为完备的体系,在“文化大革命”前即已完成。在这期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干扰不断升级,但并未取代经济建设而居于“纲”的位置。只是在“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后,中国社会才进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一、毛泽东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开始强调阶级斗争,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已经是“纲”。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制定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质言之,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定性和对主要任务的正确规定,是这次大会的最主要的贡献。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在国内阶级斗争问题的看法上还是坚持了八大的观点。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小组长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12月4日,在写给黄炎培的信中,也说:“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45、255页)12月29日,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中,党总结了斯大林犯严重错误的教训,指出在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反革命力量已经基本上肃清以后,无产阶级专政除了防范国内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外,它的主要锋芒应该转向防御国外敌对势力,同时在国内政治生活中逐步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而不应该……在阶级消灭以后仍然强调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因而妨害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全的发展”(《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82页)。

      1957年,极少数右派分子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起攻击,党和毛泽东的注意力开始发生变化。在八届三中全会和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都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第606页)。于是人们以此为根据,认为这标志着党“又转过去强调政治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不再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用另外一种对形势的估计代替八大的估计,用另外一条路线代替八大路线”(于光远:《难忘的中共八大》,《炎黄春秋》1998年第2期)。八大路线中断了。

      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前述两次会议上毛泽东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首先,毛泽东与八大路线不一致的新提法是否标志着形成了与八大路线相对立的“另外一条路线”?其次,党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让阶级斗争居于“纲”的位置而“不再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他个人的意见,而非党中央的共识。事实上,当他在会上提出了这个看法后,“当时许多同志感到不理解”(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24页)。讨论中表示“不同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仍然坚持八大的基本观点”(《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625-626页)。经毛泽东几次讲话说明,全会才接受了他关于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但他同时提出:“这次会议之后,一段时间内只提两条道路的斗争,暂时不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629页)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央向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完全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并进而认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第288页)但是他又说:“在我国目前的具体条件下,上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一般地都应当采取整风的方法加以解决。”(《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第288页)毛泽东和党中央在提出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看法时,也顾虑可能由此导致“放松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指示暂时“报纸上不要发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628页),继续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因此,毛泽东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是表明党和毛泽东的注意力开始了向偏离八大路线的方向转变,但并未形成一条与八大路线相对立的“另外一条路线”。从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发展过程来考察,这时党和毛泽东只是提出了这个错误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尚未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形态。而且,从这一时期党的全部理论活动看,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思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远非党所关注的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