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在全国范围和全体规模上开展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思想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宣传网制度这一自上而下的群众政治动员网络机制和渠道。 一、建国初期党的思想宣传工作 充分运用党掌握的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的力量,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需要的思想宣传工作制度,是建国初期摆在党的思想宣传战线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首先,各级宣传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实施思想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原有建制和规模难以保证执政后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仅就中宣部而言,1949年进城后,部内无职能机构,干部仅20余人,由部长直接领导工作,直到1950年3月始设五处一室。为改变各级宣传部组织机构残缺不全和工作范围狭隘的状况,1951年2月,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和机构的指示》,确定了各级宣传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责范围。而同期各中央局及分局宣传部一般均只设宣传、教育二处,前者以管理时事宣传为主,后者以管理在职干部教育为主。其工作人员除东北及华南稍多外,一般只有20余人,西南局宣传部只有十余人,新疆分局宣传部除一个部长外再无其他工作人员。县委宣传部情况更差。从中央到地方,由于大多数宣传部门刚刚开始建立和运转,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尚不明确,与正常开展工作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全党绝大多数支部,缺乏经常的宣传工作”,“各级宣传部很少注意党内外的思想动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少有系统地宣传。县委宣传部很多是有名无实,名为宣传部,实则不管宣传工作。”(注:《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显然,在较短时期内,通过党的宣传职能部门,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思想宣传工作网络体系,是难以实现的。 其次,形成于战争年代,具有局域性、临时性、突击性特征的思想宣传工作体制,已远不能适应建国后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规模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的要求。不仅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而且在时间上缺乏经常性与持久性,尤其缺乏带有经常性和组织性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党组织一般对大规模群众运动或重大中心工作的宣传比较重视,而对日常性群众工作注意不够。为开展各项政治运动建立的以机关干部和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为主的临时宣传队,对于广泛动员城乡居民,迅速打开群众宣传工作局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宣传工作的“经常性、系统性和深刻性不足”(注:《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各级党的组织往往把它当作一部分人的和临时性的工作,而没有建立必要的制度,使它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经常性工作并由各级党的委员会给以系统的领导和管理。”(注:《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容易导致群众宣传流于形式,往往是大规模运动过去,宣传工作也就放松和停顿。 第三,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战线面临着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多元并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反动统治已被摧毁,但其思想余毒远未肃清,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反动宣传和政治谣言,更是蛊惑人心。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 另一方面,全国解放后,随着党的工作中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和各项实际工作,党内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初露端倪。不仅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部门的党员干部不关心政治,在许多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中政治气氛不浓,不少边远的农村和老解放区的党员干部政治观念更为不强;而且许多党的领导机关(包括宣传思想工作部门)也对本职工作缺少通盘的有系统的领导。“往往是对于思想工作的领导是停顿在很低的水平上。宣传机关中很少专门注意思想工作的人员;原有的思想工作人员大部分被分配在行政的岗位上;许多担任着思想工作的人员,也很少专心致志于思想工作。”“多数下级党委的宣传部还不能经常担负宣传教育工作,而较高级的党委对于宣传教育工作又往往完全委托宣传部管理,很少作有系统的讨论和检查,这些党委的宣传部事实上也很少能对党的全部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以至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长期陷于散漫状态。”(注:《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6页。)“党的宣传工作同当前任务的需要比较起来,还很不相称。”(注:《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从而严重影响和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及时地在人民群众中宣传贯彻,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宣传工作制度,是新中国政治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对此,继承党和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参照前苏联在群众中设立宣传员、报告员制度的经验,中宣部于1950年初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试行建立宣传网的工作。195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将宣传网制度推向全国。1952年底,全国共有宣传员379万人,报告员7.5万人。一个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从上到下层层沟通联系,覆盖机关、厂矿、农村、街道、学校,甚至列车等一切社会组织细胞的庞大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开始形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有组织的经常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宣传队伍,党的群众宣传工作才能逐渐克服了过去所存在着的缺乏经常性和组织性的缺点,而迅速地加强和发展起来。”(注:《进一步加强党的宣传网,使它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人民日报》195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