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革命后期张发奎与中共的离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左双文(1961- ),男,湖南湘潭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政治史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张发奎是北伐战争中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将领,大革命时期,曾经与共产党人有过密切的合作,中共也曾经对他寄望甚殷,对他做了许多争取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紧要关头,张发奎仍选择了追随右派分共。中共遂放弃“依张”政策,单独发动南昌起义,对此,张提出“井水不犯河水”,分共而不积极反共。不久,张发奎赶走桂系、回到广州,中共提出不要对张再有任何幻想,又在广州发动起义,张大为恼怒,极力镇压。国共分裂之初,中共还不懂得应如何对待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张发奎等也还未学会与国共对立后的中共如何打交道。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3)10-0059-06

      张发奎(注:学术界关于张发奎研究,主要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杨天石著《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中有《张发奎谈南昌起义—读张发奎口述历史之一》、《海峡两岸争取张发奎—读张发奎档案札记之一》两篇重要论文,其中提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收藏的张发奎口述史料《张发奎回忆》值得学术界重视;官建生:《张发奎将军编年表(上)》(至1940年底)(《韶关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以及拙文《张发奎与两广抗战述论》(《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张发奎与北伐战争》(《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集中论述北伐后期张发奎与中关的关系及所涉及的若干相关问题,是本文尝试解决的任务。)是北伐战争的风云人物。北伐期间,他先后担任第4军第12师师长,第4军副军长、军长,兼第11军军长,第4方面军第1纵队司令,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辖第4军、第11军、暂编第20军)。张发奎部1926年5月从琼崖到广州集中,6月14日出发,初战醴陵,续战平江,随之扑向荆楚门户汀泗桥、贺胜桥,会攻武昌,战江西马回岭,进军河南,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时的张发奎,又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将领。北伐开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国民党内,反对国共合作的军政要人与日俱增,两党关系日益紧张,但张发奎在这期间却一直与中共友好相处。可以这么说,大革命时期,除了贺龙等后来与国民党决裂、参加革命起义的将领之外,北伐军高级将领中,张发奎是与中共关系最友好、客观上对中共帮助最大者。因此,中共也曾经对他寄望甚殷,对他做了许多争取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张发奎后来的选择令中共大失所望。中共当时为什么看好张发奎?中共对张发奎做了哪些工作?是何种因素促使张发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本文将对此略作探讨。

      一

      北伐期间的张发奎,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典型的左派将领形象。如作战英勇,冲锋陷阵;治军有方,注意做民众工作;关心部下疾苦,急官兵之所急;尊重在他部队工作的共产党人,重视政治工作等等(注:参见拙文《张发奎与北伐战争》,《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张发奎本人,也亲自参与做政治工作。以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之后的俘虏工作为例:对所有俘虏,由政工人员加以“政治训话”后,即“听其自由”,不少俘虏愿意随队而行,“该师对其待遇,又一如自己兵伕,无稍歧视”,实行优待俘虏政策。许多俘虏因而转投北伐军,编入部队后,张发奎即亲自对他们训话,“谕以军人之职责,与革命军之人格”,并每天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各3个小时。[1]中共对张发奎也在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尤其是在他部队工作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军事干部还是政工人员,工作都非常出色,对这支部队的发展壮大、对张发奎能取得不同凡响的军事成就,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至在30多年后,当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学者问张发奎“共产党人是否给了你很多帮助”时,张的回答仍然是:“没有问题,他们帮助了我,因为他们工作得很勤奋。共产党的政工人员极为认真而且优秀。”[2](p233)

      正因如此,在北伐战争中,张发奎与共产党人曾经有过密切的合作。他的部队是共产党员最集中的部队:“三二○”事件后,“军官在很大程度上是旧日的军阀,他们对共产党员抱有毫不掩饰的恐惧心理。比如,在第4军里共产党员只许编入第12师,在第12师中又只许编入”叶挺独立团[3](p389)。但张发奎对共产党人进入他的部队似乎并不介意,随着他所指挥的部队的增多,共产党员在他的部队中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一个独立团的范围,前后在他部队任职的著名共产党人,有廖乾吾、叶挺、曹渊、蒋先云、许继慎、周士第、郭沫若、恽代英、高语罕、张云逸、卢德铭以及贺龙、叶剑英等,到北伐后期,张发奎任第2方面军总指挥后,“据不很切实的材料知道,在张发奎的军队中有2500至3000名共产党员”[4](p97)。其中,叶挺第24师、贺龙第20军是中共发动南昌起义的基本力量,卢德铭第2方面军警卫团是发动秋收起义的主力,叶剑英第2方面军教导团是发动广州起义的主力。

      据李宗仁回忆,当时他曾劝张要提防共产党,李对张说:“我说你们第4军里,共产党最多,你如对他们不加约束,将来军队会不听你指挥的。张说叶挺和他是广东北江的小同乡,从小便在一起,可以说是如兄如弟,以他和叶的‘私人关系’,他认为叶挺绝不会和他为难的。我说:‘共产党还谈什么私人关系,他们只知道第三国际的命令,你别做梦了。’张说:‘不会的,绝不会的’。”张没有理会李宗仁的挑唆。[5](p439)

      二

      国共关系破裂前后中共对张发奎的争取和张发奎的表现是很值得研究者注意的。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张发奎主张立即出兵“东征讨蒋”;二次北伐回到武汉后,他也表示“蒋逆为吾人目前之敌人,非出师讨伐不可”[6](p292)。甚至在分共之后,张发奎仍大批接纳共产党人,如有人后来回忆:“张发奎将军由汪精卫宣布‘国共和平分家’后,不但不将我们党的同志清除,反而收容被国民党驱逐出来的同志。……我想起在武汉时流行的那一段传说:蒋介石屠杀共产党,朱培德遣送共产党,张发奎收容共产党。”[7](p75p30)汪精卫也说:“从武汉决定制裁共产党以后,武汉的共产党徒全到4军11军20军去了,张总指挥因为中央扩大会议决定并已经明令保护共产党的安全,也无法驳而不要。及至他们到4军11军20军工作,张总指挥又以为他们是帮助国民革命,所以优容他们,用恽代英做总指挥部的总参谋长,高语罕做秘书长。”[8](p505-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