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4)05-0001-07 1 在语言学中,专家们常常求助于各种图表来说明词义与其它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早在1930年,C.K.Ogden和I.A.Richards就提出了以符号、符号所表示的概念以及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为3个顶点的语义三角形(见图一)。(C.K.Ogden and I.A.Richards 1930:9)在此基础上,苏联语言学家Л.Новиков又提出了包括符号、意义、概念、事物4要素在内的语义梯形(见图二)。(Новиков1982:34-116)
两个模式在说明符号及其意义同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和事物的关系上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模式的提出者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研究词(包括形式和内容)的外部联系上,因此难于解释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的现象。 我们认为关于词义的模式首先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模式的建立应该以词义的内部属性为依据,同时兼顾词义的外部因素对词义的反作用;2)模式应能够解释语言中一般的词汇问题,有助于词汇学研究原则的统一; 3)模式本身的各组成要素应具有范畴上的概括性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性。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词义结构模式应是:
表中:S1:符号的客观使用者(个别或团体的);S2:符号语义中凝固的关于符号使用者的信息,即符号所反映的使用者(S1)的属性;F1: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词语(个别或一般的);F2:词语的形式结构(词形的心理表象)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属性;D1:事物或对象(个别或一般的); D2:符号所能唤起的关于D1的主观事物或对象的形象或表象;G1:客观事物或对象属性(个别或一般的);G2:反映对象或事物内容的内涵意义和该对象(D1)的其它概括性属性。 上述词义结构模式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语言符号的内容至少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及其关系在内的结构体。这些因素可分为符号内部因素与符号外部因素。其中,符号的内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该符号语义运动的基础,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实现这一运动的条件及环境。符号内部因素可分为内部语言符号、符号使用者属性、符号意义中所凝结的符号使用者对符号所表示的对象的感知和认识。正是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符号语义的运动。(注:这里F2,S2,G2,D2同F1,S1,G1,D1的关系都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我们把封闭在这一结构内部(即我们的语义金字塔内部的内容看作是F)词语)的深层语义。关于F1-F2,D1-D2,S1-S2的区别和划分依据,请参见郝斌(2003:§3.1、§3.2、§4.3、§5.1、§6.1,2002:12-31)。) 我们在这里提出了关于语言单位的金字塔式语义结构模式。而语义,我们认为,是这一结构的全部封闭性内容。这种封闭性内容,实际上说来是不可被直接认识的,只能通过其在语言符号的使用中所反映出的具体特征来加以判定,即通过语言符号的具体运用来对其进行判断(而这正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所一再强调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语言单位的语义呢? 我们认为,语言单位的语义就是这一语言单位通过在具体的言语中的运用而抽象出来的一般的F2
D2、F2
G2、f2
S2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注:双箭头
表明这里同时存在着两种意义的运动,或者说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如F
D的关系。一方面,对象依赖于一定的形式才能得到表达,另一方面,形式只有依附于一定的对象才能有意义。)及这些关系的构成要素,并且由于语言符号的作用而得以固定下来。同时,又由于语义实际上是数个不同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可以是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并且在其中存在着某种可循的规律,所以,我们把这个结果称之为语义结构。 有一点必须指出,语义结构中的4个因素(F2,S2,G2,D2)尽管在我们的研究中是被一一分别考察的,但是它们中每一个因素都不能离开其它因素而独立存在。因此,对每一个因素的研究都是以其它因素已经存在并在发生着作用为前提的。例如,对于符号指称的对象D2来说,其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某个符号使用者(S2)使用某个符号(F2),通过对某个对象或事物的属性(包括结构在内)的某种认识(G2)而指称的某个对象或事物。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一种相互蕴含关系。(注:这种解释有些类似于我们在计算机上操作某些程序以运算另一些结果一样。尽管显示屏上出现的是同程序完全不同的字符,但是,每次新的运算步骤实际都是对那些屏蔽在显示屏面后的程序操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