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9(2004)03-0013-07 一 以往的研究 本文讨论动结式在核心句、重动句、把字句、被字句和话题句等句式中的分布。本文所说的动结式是狭义的动结式,即补语表示结果的动结式。 关于动结式的分布过去的研究很多,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1.1 自动动结式后名词短语出现的条件 郭锐(1995)和袁毓林(2001)对此有所研究。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下采用郭锐(1995)对论元的分类。他按照论元出现在核心句中的句法位置将其分为三类:出现在主语位置的叫主论元;真宾语(朱德熙1982:56)为宾论元;准宾语(朱德熙1982:56)为辅论元。 其动结式论元计算规则指出:动词只有主论元参与计算,补语的所有论元都参与计算补语的主论元和动词的主论元同指就合并,不同指就转化为动结式的宾论元。如: (1)a.我走累了。b.*我走累了路。 (1)b动词“走”的辅论元“路”出现,不合法,即自动动结式之后不能带与其动词或者补语有论元关系的名词性成分。但这个规则有例外。如: (2)他喝醉了酒。 不过他认为这并非反例,是补语“醉”插入离合词“喝酒”中形成的,因此宾论元形式受限制,只能是光杆名词,如: (3)a.他喝醉了酒。b.*他喝醉了啤酒。 但这还解释不了以下事实: (4)a.我喝醉了酒。b.*我喝晕了酒。 同样是离合词“喝酒”,(4)a补语“醉”可以插入“喝酒”,而(4)b的“晕”不可以。 袁毓林(2001:409)认为:补语主论元和动词主论元同指合并做动结式主论元时,动词的宾论元就会释放出来,作动结式的宾论元,如(3)a。但(3)b与(4)b构成其例外。 这个现象初看似乎和本文主旨无关。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揭示出这个现象的认知机制对解释动结式的分布来说意义重大。 1.2 动结式在把字句、被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 黄月圆(1996)指出把字句、被字句和重动句的动词和动结式(注:她与其他海外研究者一样认为动结式属于动补复合动词。)互补分布,如: (5)a.他吃米饭吃饱了。b.*他把米饭吃饱了。 c.*米饭被他吃饱了。 王红旗(2001)不同意上述看法,他认为互补分布并不严格。他将把字句分为两种:甲类,把字宾语为非施事。 (6)司机把车开走了。 乙类,把字宾语为施事。 (7)这个班把我教烦了。 甲种把字句动结式补语的语义指向为把字宾语,而乙种把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为施事或者辅体(辅论元)。他指出,把字句和重动句的关系是:甲种把字句,不能变换为(8)b这样的重动句(作者称为甲一种重动句);而乙种把字句则可以,如(9)b。 (8)a.他打死了小偷。b.*他打小偷打死了。 (9)a.酒把他喝醉了。b.他喝酒喝醉了。 他认为以前的研究忽视了上述非互补的事实。 上述分析存在一定问题。(9)a的“喝醉”是使动用法,(9)b的“喝醉”是自动用法。因此这个变换和(8)的变换条件不同。黄月圆(1994)所讨论的是相同功能的动结式的分布,因此上述例证并不能证明其观点不成立。不过由于他确实指出了其他非互补现象,对此我们不再深究。 王文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语义指向只能描写观象,并不能解释原因;第二,其分析存在例外: (10)a.我炒菜炒咸了。b.我把菜炒咸了。 “炒咸”这类动结式的补语的语义指向也是受事,但除了可以进入把字句外,也可以进入重动句。王文认为这不是例外,这类补语是对动作行为的评价,而一般的补语表示的是宾语的状态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存在补语评价行为,而两个句式不是都能进入的动结式。 (11)a.*他们把菜买贵了。b.他们买菜买贵了。 所以他的解释有随机性。 1.3 重动句和话题句 以往的研究对下列事实有所忽视。 (12)a.他洗衣服洗累了。b.*衣服他洗累了。 即,某些动结式可以出现在重动句中却不能出现在话题句中,重动句V1的宾语,如(12)a的“衣服”——以下简称“重动宾语”——不能作话题。 二 动结式的概念结构 以上分析说明,仅仅从动结式的动词或者补语的性质出发是很难解释动结式的分布的。我们认为只有从作为动结式整体认知基础的概念结构出发才能真正解释其分布。 下面简要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概念结构系统。 本文的概念分析系统主要来自Talmy(2000)。按照Talmy(2000),狭义动结式表达的是变化事件。如: (13)我走累了。 其概念结构为: (13′)[我MOVE INTO累]主事件+[我走]副事件 下面对(13′)作一简要说明。 变化事件由两个次事件构成,一个是主事件(frame-event),一个是副事件(co-event)。主事件是构架事件,也就是构成事件基本框架的事件。副事件依附于主事件。变化事件是抽象的隐喻性质的运动事件,其主事件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