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与会通

——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金铭,男,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材的需求出发,架构对外汉语教材的系统集成。对外汉语教材优胜劣汰,创新要有新思路:教材的语言技能训练要有丰厚的内容作依托;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编写全新的教材;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方案》的优势;要注重体现汉语和汉字的特点;要善于吸纳新的研究成果;要追求教材的完美。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04)02-0109-10

      对外汉语教材的变化演进基本上是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成熟发展同步进行的。今天,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虽有数百种教材在使用中,依然不能满足需要,从教与学两个角度上,都对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对教材的迫切需求与对教材的渴望创新,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故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研究与开发,是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研究,是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的重大举措。

      一 了解汉语学习走势 把握学习者的需求

      对外汉语教材是供学习者使用的课本,要适应使用对象的特点。国内学习者与国外学习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编写教材不能盲目。应该充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了解什么人要学汉语,为什么学汉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材。这是必不可少的编前调研工作。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更加稳定、高速地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于是,汉语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随之飙升。今天,世界上想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国内,据最新统计,来华学习汉语的人已达8.5万人次(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经济半小时,2003.11.29)。世界上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汉语热正在升温。先说周边日本和韩国。日本学汉语的人是100万,95%的日本大学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韩国有200余所大学、120余所中学开汉语课。一半以上的企业愿意优先录用懂汉语的求职者(严美华,2003)。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汉语已成为第三大语言。在美国,由于当局采取了一项政策,大学汉语可以作为一门外语,而且可以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这样一来,为寻根认同方便起见,为保持中华文化的传统,华人的孩子起码都要学汉语了。这么多人在学或将要学汉语,他们目前使用的是什么教材?他们迫切需要什么样的教材?坦率地说,我们并不十分了然。因此,对学习者的需求市场进行调研,是教材编写最起码的前期准备。

      世界上这么多人学习汉语,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动力驱动?自然,学习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汉语在国际上越来越受重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正在被外国人看成是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市场,而要成功地进入这个市场进行交易,就必须学会这个市场内通行的语言,熟悉并掌握这个市场上通行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方式,也就是要通过学习汉语进而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总的目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如果我们将众多的学习对象略加分析,就不难想见他们所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各式各样的教材。

      我们先将国内学习者与国外学习者因语言学习环境不同而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和汉语作为外语教材。每一类教材又可分为正规学校使用的教材、社会汉语教学机构使用的教材和自学教材三种。每一种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这种粗略的分类,不过是列出各种不同的学习者,自然所需教材也不同。

      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的起点,应该明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上马。也就是说,应对每个国家的汉语学习对象进行基本的调查。对学习者人数、人员构成、年龄分布、男女比例、民族种族、职业特点、文化背景、家庭语言、学习需求、学习目的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了解,然后方可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教材。

      比方美国最近的汉语教学与使用的教材,就突显了自己的特点。据说,最近在美国的外语教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heritage student(传承学生),相应的就有non-heritage student(非传本学生)。由于语言背景不同,这两种学习对象在学习同一种外语时,其主体差别不容忽视。在美国,学习汉语的人仍以华裔学生为主,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他们与母语为英语者学习汉语时的方法和难点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是华裔子弟,他们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听说好,有的阅读强;有的只想学听说,有的只要学阅读。这就与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平衡发展的语言教学传统发生了矛盾。加之多数大学学生只要求学两年外语,于是学校(如美国夏威夷大学)就大胆采取改革措施,以满足学生需要。具体做法是:从一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分班,例如只学听说的班和只学阅读的班,不刻意强调语言能力的全面性。到了三年级,学生们仍然可以回到四种技能的主流课程。至于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课程则用英语授课。(李英哲,2002)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美国大学里,起码需要只教听说的教材和只教阅读的教材(还没涉及写汉字教材),还得有语言技能训练的综合性的主流教材。值得提及的是,文化教学是用母语授课。这与我们刻意要在汉语教材中“弘扬中华文化”的做法相去甚远。这也提醒我们:语言教材只能通过语言学习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目的语文化,而不应抱着使学习者认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那样会适得其反。(赵金铭,1999)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客体的特点影响着主体的习得过程。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内容要通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认知层面的东西。因此教材中对目的语文化切忌宣传与灌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