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音的热点问题与汉朝对音文献的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基石(1953-),男,朝鲜族,吉林敦化人,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原文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至今还遗留着诸多争议,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解》、《翻译老乞大·朴通事》等汉朝对音文献,对近代音热点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证价值。以浊音清化和y韵问题的分析为例,进一步说明综合研究汉朝对音文献和中国音韵资料,将为近代音热点问题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04)02-0083-07

      过去,我国的音韵学研究,厚古薄今,厚论薄史;历来都重古代、轻近代,重共时的断代研究而轻历时的流变考察,近代音问题成为音韵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从本世纪初开始,学界开始重视起“史”的研究和近代音问题,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显著成就。但是,在近代音研究领域里,至今还遗留着诸多争议,成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1

      过去,近代音问题主要是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的讨论为中心提出来的。周祖谟先生曾把《中原音韵》的争议或有待探讨的问题归纳为六条:(1)《中原音韵》的性质;(2)《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3)当时北方中原究竟有无入声?(4)《中原音韵》反映的北音有多少声母?(5)如何构拟《中原音韵》的声母和韵母的读音?(6)《中原音韵》跟明清的官话以及现代的普通话的关系如何?[1]杨剑桥先生进一步扩大了范围,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近代音问题:(1)中古知、照系声母的分合及其音值;(2)见系声母是一套还是两套;(3)“影、幺、鱼、喻”四母的分合和音值;(4)二等字i介音的产生;(5)韵母的产生;(6)y韵母的形成;(7)音的形成;(8)《中原音韵》有无入声;(9)《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及其性质。其它的还有汉语全浊声母何时开始消失、何时消失完毕的问题,近代汉语-m尾转变为-n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问题。对于近代汉语的唇音合口问题,则作为分论专章讨论。杨先生在评述各家不同观点的同时,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2]笔者也曾经就近代音问题进行过归纳。声母方面:(1)浊音清化;(2)轻唇音的演变;(3)影、喻、疑母的合流;(4)卷舌音化;(5)日母字的演变;(6)见晓组和精组字的腭化年代。韵母方面:(1)-m韵尾消失的年代;(2)入声的消失及派入问题;(3)舌尖元音的形成;(4)y韵母形成的年代;(5)唇音字的合口问题等。除了《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及其性质问题,其它方面跟杨先生归纳的基本一致。可以说,这些问题基本概括了近代音的主要热点问题。

      对于这些热点问题,学者们或因研究角度不同,或因依据资料有异,见仁见智,意见分歧,至今未能取得共识。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向域外材料,尤其是朝鲜的汉朝对音文献,以此为参照,考察近代汉语语音史,或许能开拓新领域,取得新进展。

      朝鲜李朝世宗亲自组织和完成了三项语言学工程:其一是训民正音的创制和颁布;其二是《东国正韵》的编纂;其三是《洪武正韵译训》和《四声通考》的编纂。这三项事业不仅在时间上几乎同时进行,而且基本上是由同一班人马来完成的。因此15世纪~16世纪朝鲜的语言学研究成就斐然,文字学、语音学水平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1443年,创制朝鲜文字——训民正音以后,朝鲜历代王朝刊行了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汉语会话读本和辞书。例如,韵书:《洪武正韵译训》(1455年)、《四声通考》(1455年)、《四声通解》(1517年);会话读本:《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1517年)、《老乞大谚解》(1670年)、《朴通事谚解》(1677年)、《五伦全备记谚解》(1721年)、《朴通事新释谚解》(1765年)、《重刊老乞大谚解》(1795年);辞书:《译语类解》(1690年)、《译语类解补》(1775年)、《汉清文鉴》(1776年)、《华语类抄》(1878年)等。在这些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历代汉学家根据汉语语音的演变,不仅不断订正和修补汉语注音,而且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对汉语近代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精确的描写与论述,其中汉语近代音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朝鲜学者为了明辨洪武韵和当时北方音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洪武正韵译训》序中写道:“乃命臣等就正中国之先生学士,往来至于七八,所与质之者若干人。……凡謄十余稿,辛勤反复,竟八载之久。”朝鲜学者对汉语语音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例如,他们早在500年前就用“”来表示汉语的入声韵尾,跟中国现代学者为《切韵》音系所拟定的入声音值完全一致,实在令人惊叹。可以说,汉朝对音文献不仅是朝鲜民族宝贵的语言学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注:近年来,朝鲜对音文献开始受到中国音韵学界的空前重视,如宁忌浮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洪武正韵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有“《洪武正韵译训》学习笔记”;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专章介绍评述了《洪武正韵译训》和《四声通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