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H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04)03-0021-08 1 引言 本文所说的“汉语”,一律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节奏重音”指音步层级上的重音,不包括属于短语层面的停延段重音和属于语句层面与语用焦点相联系的常规句重音、强调重音、对比重音。另外,限于篇幅,本文不拟涉及有轻声音节参与的音步重音,只集中讨论由两个有调音节(也即非轻声音节)组成的汉语标准音步。讨论它是否与英语的音步一样具有音系上的左重重音,并进而讨论汉语的节奏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普通语言学一般把汉语归为声调型语言,英语归为音强重音型语言,日语归为音高重音型语言。分类的根据是,从有区别词形作用的超音段成分看,声调型语言用的是单音节内的音高曲线(如汉语的“妈”
“麻”),音强重音型语言用的是音节与音节的音强对比(如英语的“输入名”
“输入动”),音高重音型语言用的是音节与音节的音高对比(如日语的“筷子”
“桥”)。这一描写符合人们的语感,被广泛接受。 然而,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实验语音学,揭示出音强重音的声学表现似乎与人们的语感并不一致:在一般的陈述语气中,英语所谓的“音强重音”其实最主要的表现是音高高、音长长、有HL式音高曲线,而音强虽然也较强,但却不是必须的。而汉语的两音节韵律词,在非停延段边界的位置上,第一音节比起第二音节,也同样体现出音高高、音长长的特点。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近几年有一些新的看法提了出来。比如端木三(1999)提出汉语的音步如同英语一样具有“左重”的重音,并且还认为是重音规则激发了一些重要的词法移位规则。Duanmu San(2002)又提出,英语的轻重音也同样可以纳入到声调模式中去分析,英语语音语料库的标注系统实际上也是这样处理的。关于重音激发汉语词法上的移位问题,已有反对意见发表(王洪君2001)。刘现强的博士论文则以诗歌韵律的传统研究、辨义功能和各种分布环境中的综合表现为根据,提出英语的节奏支点在轻重音、汉语的节奏支点在停延的看法。(刘现强2003)但他的论证还显得不够充分。 笔者认为,普通语言学的原则是: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义结合关系、辨义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各种分布环境中不能以其他要素为条件说明的有辨义功能的对立成分才是有音系地位的要素。本文拟根据普通语言学的原则,从词汇辨义功能、重征在英汉无标记语气句中的关联、重征在英汉有标记语气句中的关联、重音和节奏单元分界谁制约谁、母语者感知等几个方面出发,论证汉语并不像英语一样存在有音系学意义的节奏重音,并进而论证英语是重轻型节奏语言而汉语是松紧型节奏语言。(注:沈炯教授在刘现强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也提出过同样观点。) 本章使用的论证材料,均为其他学者已发表过的实验材料,其中不少为刘现强(2003)和Duanmu San(2002)所引用,但本文的论证视角和结论与他们不尽相同。 2 词汇辨义功能 以下是语言学界一般公认的事实: 单音节内音高曲线
音节的重轻
请注意,两语言的共性是:语气和强调属于语句层级的句法语用义,用以区别它们的也是语句层级上韵律形式——散布在全句、线性上没有成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小周期,可能影响节奏但本身不构成节奏。而词汇辨义则在词和黏合短语(句法复合词)的层级上,用以区分它们的是音步、韵律词、黏合短语层级上的韵律形式,这些韵律形式构成有成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小周期,因此与节奏有关。无论从音系还是从句法或语义上看,它们都属不同层级。 3 重征在英汉无标记语气句中的关联 3.1 重音与重征 狭义的重音(stress)只指音强上强,重征(accent)则是广义的重音,它既可以指英语的stress型重音,也可以指日语的音高型重音。换句话说,重征泛指韵律上的凸显,这是感知上的定义,具体对应的声学表现则可以是多样的,如音强强、音高高、音长长、音质无弱化等等。 近几十年的声学实验结果表明,通常所说的英语的stress并不是简单的音强强,还有音高高、音长长、音质无弱化等多方面特点,音强甚至不是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所谓英语的stress,也是叫做“重征”更为确切。本文沿循一般的习惯,仍称英语的stress为“重音”,但在讨论它具体多样的声学表现时则使用更确切的术语“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