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经中表疑问的语气词“那”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汉语史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汉译佛经中的语气词“那”的用法。我们认为“那”的用法主要有三类:表是非问、反诘问和感叹或肯定语气。进而对汉译佛经中“那”“耶”的异文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字号:

      0.引子

      自王力(1980)拟测语气语“那”可能来源于中古时期以来,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有益的探索。(注:王力(1980)认为语气词“那”产生于中古时期,参见454页。朱庆之(1991)认为佛经里语气词“那”是“耶”的误字,是人们对前代文献材料的盲目模仿造成的结果,是文字影响语言的产物。参见24~27页。太田辰夫(1987)认为“那”在中古出现是非疑问句的用例。参见337页。刘坚等(1992)认为“那”是从“尔”到“呢”的中间形式之一,属于“呢”字系统中的一个语气词,使用于北宋。参见170~174页。方一新、王云路(1994)认为“那”是从中古发展而来既表疑问又表肯定或惊叹语气的句尾语气词。参见15~16页。曹广顺(1995)认为“那”是产生于魏晋前后一个独立的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和肯定语气,而疑问语气的基本功能是是非问与反诘问。参见160~170页。蒋宗许(1996)认为“那”是产生于汉魏的口语语气词。参见67~71页。孙锡信(1999)认为“那”作为语气词使用由来已久,表示疑问与感叹语气。参见67~71页。冯春田(2000)认为“那”是晚唐五代时期新兴的一个语气词,主要功能表是非、反诘、选择(反复)以及表肯定或感叹语气。参见550~552页。)讨论大体分成四派,第一派以朱庆之(1991)等为代表,认为语气词“那”真正起源于唐代以后,唐代前各类文献中所谓疑问语气词“那”只不过是“耶”的误字,在实际语言里并没有这么个词;第二派以太田辰夫(1987)、柳士镇(1992)、方一新、王云路(1994)、曹广顺(1995)、蒋宗许(1996)、孙锡信(1999)等为代表,认为语气词“那”起源于中古时期;第三派以刘坚等(1992)为代表,认为“那”是“尔”到“呢”的中间形式之一,使用于宋代;还有冯春田(2000)等认为“那”中古用例极少,不能认识它的全貌,是晚唐五代时期新兴的一个语气词。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为基本材料,从“那”“耶”异文入手,讨论“那”在汉译佛经中的用法及其演变规律,来辨别“那”“耶”异文现象,从而得出“那”产生的时代。

      一 语气词“那”在佛经中的用法

      (一)汉译佛经语气词“那”的用法

      “那”的来源可能很早,在魏晋南北朝佛经里,作语气词时有一些与“耶”异文,我们暂且先把它们都当“那”来用,“那”用于句末,作疑问语气和肯定或感叹语气两类。根据朱德熙(1982)对疑问句的分类标准,作疑问语气的“那”字有是非问、反诘问和选择问三种。例如:

      1.用于是非问的,情况有二。

      1.1 用肯定的形式发问。例如:

      有一妇人闻,叹佛功德,甚奇甚特,便作此念,世间乃有是人耶?即呼阿难持此麦来,我与作麨。(姚秦《鼻奈耶经》;T24,p886a)

      “耶”,宋、元、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本(旧宋本,以下简称宫本)均作“那”。表是非问,用肯定的形式发问。

      佛言:妹,汝未来世教化众生耶?女言:世尊,无有见如是法不教化者,是故我今必定当能教化众生。(隋《坚固女经》;T14,p948a)

      “耶”宫本作“那”。

      世尊知而告此摩诃罗比丘曰:汝实斫此树那?时摩诃罗比丘内怀惭愧,外则耻众,右膝著地,叉手白世尊言:审然世尊。(姚秦《鼻奈耶经》;T4,p866c)

      “那”,宋、元、明、宫本均作“耶”。

      拘律陀见来颜色异常,疑获甘露。寻问:得甘露那?曰:得也。甘露云何?甘露者,达诸法空无也。(失译《分别功德论》;T25,p41b)

      拘律陀见彼容悦,疑得甘露,即问优波替:得甘露那?勿违本要,惠及少少。优波替具向拘律陀说所闻偈。一闻不解,再说乃了。(后汉《中本起经》;T4,p153c)

      宋、元、明三本作“耶”。

      1.2 用否定的形式发问。例如:

      佛告文殊:汝不定言如来生那?文殊白佛:如来若生法界亦应生。(梁《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T8,p736a)

      尔时王阿阇贳告女无愁忧:汝不知耶?尊者罗云是遮迦越王种尊第一,信用道德故,少小弃家,行作沙门,弃遮迦越国。(西晋《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T12,p87c)

      “耶”,宫本作“那”。

      淫者说乐习,欲者淫,此中云何瞋?答:非为说从淫生瞋那?(东晋《三法度论》;T25,p22b)

      问云何知?如下意当举,举意当制。等者护,答:非为白随所欲是真御意那?(东晋《三法度论》;T25,p17b)

      天子复问:云何?世尊,菩萨若不念有起生处,佛何以得来上忉利天,到所生母所尽夏三月?世尊,不从摩耶生耶?(西晋《道神足无极变化经》;T17,p805b)

      “耶”,宋本作“那”。

      王问比丘:今至诚时官好材木辄取,段段截聚著一处。比丘答王:王赐我材,我省无此教。比丘答王:王不忆初作王时那?(姚秦《鼻奈耶经》;T24,p853b)

      于是有天问言:菩萨何缘舍本常坐就他树坐?有天子知菩萨意,答天言:卿不知耶?今者菩萨欲下生阎浮利,观何国可生,唯白净家可生。(东晋《十二游经》;T4,p146b)

      “耶”,宋本作“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