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勇忠(1969-),男,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复旦大学 外文系,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Sanford & Garrod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心理模型,激活用于理解话语的脚本,话语能否被理解取决于脚本是否适合于当前话语。本文在分析了脚本理论后认为,脚本理论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它更多地是从静态层面来操作,只有结合关联理论,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对架桥式指称做出语用推理。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4)01-0020-06

      1 概论

      架桥式语用推理(bridging inference)是指话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损项(default entities),需要语用者利用语境,借助逻辑知识进行推导,才能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推导方式。在交际中,听话者往往认定话语是连贯的,在遇到表层不连贯的话语时,听话者会运用“信息补差能力”(熊学亮,1999),通过架桥推理来保持话语的连贯,说话者也会利用听话者的补差能力,尽可能地使语言简洁,让话语留有回味的余地。

      在以下两例中,听话者必须经过架桥式语用推理才能找到指称词语(referring expressions)的所指对象。

      (1)I went to a French restaurant.The waiter was very sexy.

      (2)Harry fell several times.He didn't like skiing at all.The snow was cold and wet.

      对于例(1),听者先要建立一个这样的架桥假设(bridging assumption):there Was a waiter in the French restaurant to which the speaker went。对于例(2),听者同样要建立一个假设:there was snow when Harry was skiing,这样才能找到the waiter和the snow的所指。这种模式称为架桥式指称(bridging reference)。这种推理模式要求听者建立一个架桥假设,推理过程一般要比正常情况下有明确回指对象的语句更费时(Clark & Haviland,1977)。Sanford & Garrod(1981)认为,在正常的交际中,听话者总会根据听见的话语在大脑中构建起一个心理模型(mental model)。其主要观点是:(1)人的长时记忆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以知识组块(chunk)的方式贮存在大脑中的,每一个知识组块都是可以随时提取的认知单元(unit);(2)每一个合适的组块就是一个认知脚本(scenario),经过话语信息激活,听话者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脚本,建立一个心理模型,在该心理模型中存在着与所指对象对应的槽(slot);(3)指称的寻求过程是一个迅速而又自动的过程,听话者一般无需在整个知识框架中做出架桥式推理,这种指称的寻求自然也就不存在更费时的说法了。他们区分了第一推理过程和第二推理过程。第一推理过程是指通过建立心理模型确立相关的认知脚本而进行的推理,当听话者无法根据话语信息建构心理模型,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认知脚本时,第一推理过程失败,这时要启用第二推理过程。第二推理过程更加复杂,更费时。

      我们可以从(1)、(2)两例来考察他们的第一推理过程。听话者在听见了例(1)的第一个句子和例(2)的前两个句子后,就会根据话语信息分别建立一个心理模型,提取出一个相关的脚本。例(1)的脚本是going to a restaurant,例(2)的脚本是learning to ski。两个脚本分别拥有两个相关的且与之匹配的槽(slot)waiter和snow。这两个槽是听话者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尽管话语中没有明示the waiter和the snow的回指对象,但它们潜在地保存在听话者的认知脚本中,一旦需要,它们很容易会被激活。

      Sanford & Garrod的理论有其合理之处,但考察后我们发现,它至少在脚本的提取和脚本的表征(representation)两方面未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解释。固然,我们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是基于情景来贮存和提取的,每一个知识组块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充其量只是整个语言理解机制中的一部分而已,它不能解释语言理解的全过程。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结合关联理论对架桥式语用推理模式进行深入地探讨。

      2 脚本理论

      2.1 Sanford & Garrod的假设

      Sanford & Garrod认为语言的理解是语言输入(linguistic input)和知识结构(即记忆)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着重对这种交互作用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们研究的一个主要特色是关于概念信息如何贮存到记忆,以便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能够顺利提取。语言的理解不仅需要对语言信息的解码,还需要与贮存的概念信息相匹配的语境因素的参与,这是语言学界普遍认同的规则。Sanford & Garrod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Minsky的框架理论(frame)、Norman et al.的图式理论(schema)和Schank的知识草案(script)。这些理论都认为,人的长时记忆是概念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下以组块的形式贮存在大脑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Sanford & Garrod进而提出,在交际过程中,听话者会根据话语信息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心理模型,每一个知识组块都可看作是心理模型中的一个认知脚本。听话者要依据当时的语境找到一个与说话者意图相一致的脚本。

      2.2 认知脚本与指称域(domain of reference)

      在语言理解的不同层面,Sanford & Garrod对指称情有独钟,他们的脚本理论大多围绕着这一现象而展开。他们认为(1981:109),听/读者会利用话语/文本所提供的语境信息找到恰当的与话语/文本相一致的指称域,然后根据该指称域迅速地解读随之而来的话语/文本。指称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脚本,是交际者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指称域的产生是语言信息激活交际者知识结构(或长时记忆)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