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由副词“差点儿”构成的句式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朱德熙先生曾提出“企望”说解释这一句法现象。本文通过对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的考察发现,朱先生的解释与语言事实不符。北京话里存在着两种重音形式的“差点儿没VP”句式,它们的表义是相反的。采用何种句式取决于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企望。文章简略分析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概率。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字号:

      一

      “差点儿”就是“差一点儿”,在用作副词时北京话多说成“差点儿”,因此本文就记作“差点儿”。由“差点儿”构成的“差点儿VP”句式,其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微妙,从而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朱德熙先生(1959,1980)曾提出“企望”说来解释该句式中的不对称现象,认为此类句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边例句里反映出来:

      差一点及格了(没及格)≠差一点没及格(及格了)

      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差一点赶上了(没赶上)≠差一点没赶上(赶上了)

      差一点修好了(没修好)≠差一点没修好(修好了)

      差一点死了(没死)=差一点没死(没死)

      差一点输了(没输)=差一点没输(没输)

      差一点打碎了(没打碎)=差一点没打碎(没打碎)

      差一点摔一跤(没摔)=差一点没摔一跤(没摔)

      朱先生把这种对应关系总结为下边两条规律:

      1.凡是说话的人企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

      2.凡是说话的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

      朱先生还提到中性的情况,就是说,在说话的人看来无所谓企望不企望,并举了如下例句(例句中的等号是本文所加):

      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找你去(没去)=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没找你去(没去)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她差一点留起辫子来了(没留)=她差一点没留起辫子来(没留)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当了数学老师(没当)=毕业以后,我差一点没当数学老师(没当)

      上述情况可概括为下表: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A

      B

      企望 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C

      D

      不企望差一点打碎了=没打碎差一点没打碎=没打碎

       E F

      中性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

      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当我们对照北京话的语言事实验证朱先生论断的时候,我们发现“企望”说的解释远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与语言事实不符。由“差点儿”构成的“差点儿VP”句,其意义永远是否定的,讨论它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倒是其否定式无论形式和语义都比较复杂,需要重点讨论,因此本文专论北京话里作为否定式的“差点儿没VP”句。

      二

      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比朱先生描写的要复杂,例如朱先生举的表示企望的例子“差一点没及格”,并不只是“及格了”的意思,也可以是“没及格”的意思,例如:

      (1)a.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正好60分儿。(及格了)

      b.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我要把最后那道题答上就好了。(没及格)

      其他表示企望的例子也都可以是肯定否定两种意思,例如:

      (2)a.那本书儿我差点儿没买着,我去时候儿就剩一本儿了。(买着了)

      b.那本书儿我差点儿没买着,到我前一个人正好没了。(没买着)

      (3)a.那趟车我差点儿没赶上,到站台离开车就差一分钟了。(赶上了)

      b.那趟车我差点儿没赶上,到车门跟前儿时候儿门关了。(没赶上)

      (4)a.那辆车差点儿没修好,幸亏王师傅来了。(修好了)

      b.那辆车差点儿没修好,最后还是报废了。(没修好)

      我们再来看表示不企望的例句。朱先生所举不企望的例子中有“差一点儿没死”,一般情况,就每个人自己来说,“死”当然是不企望的,但是对不值得同情的人特别是对仇恨的人来说就未必了。而且“死”是不企望的,“没死”就应该是企望的了。我们姑且不谈这些,就按朱先生的说法,“差一点没死”是不企望的否定形式,句子仍然是有两解的,例如:

      (5)a.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最后还是让大夫救活了。(没死)

      b.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他都跑出来可是又回去救人了。(死了)

      其他表示不企望的句子也是可以有两解的,例如:

      (6)a.这盘儿棋我差点儿没输,他这几招儿真够厉害的。(没输)

      b.这盘儿棋我差点儿没输,到最后让他得手了。(输了)

      (7)a.这杯子差点儿没打碎,让我给接住了。(没打碎)

      b.这杯子差点儿没打碎,我都接住又掉地上了。(打碎了)

      (8)a.这儿地太滑,我差点儿没摔一跤。(没摔)

      b.其实我都站住了,差点儿没摔这一跤。(摔了)

      应该指出,表示肯定的例子有的确实是不多见的,但是少毕竟也是有,与完全没有是两回事,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如例(8)b,可以设想是在翻越障碍的游戏中,摔倒就会被淘汰出局,某人不慎摔了一跤后,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再来看朱先生所说的中性的例子,它们也都是有肯定否定两种意义的,例如:

      (9)a.昨儿晚上我差点儿没找你去,刚想走家里来人了。(没去)

      b.昨儿晚上我差点儿没找你去,原来是打算看戏去。(去了)

      (10)a.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公司有事儿脱不开身。(没去)

      b.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临时决定让我去的。(去了)

      (11)a.她差点儿没留起辫子来,后来嫌麻烦改短头发了。(没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