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丙甫 南昌大学文学院 330047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汉语中的光杆名词直接作状语时,必须紧靠动词。如果离开动词,就要加介词或方位词等标记。本文从这个现象出发,提出“距离-标记对应律”这样一条语言共性的假设,即一个附加语离核心越远,越需要添加表示它跟核心之间语义关系的显性标记。由于这个共性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人类语言中有广泛的表现;它可以概括不少表面上很不相同、并且以往的语法分析中也处理为不同类型的现象。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字号:

      一 距离-标记对应律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名词以光杆形式直接作方式、工具状语的情况,如:

      (1)电话联系,电脑设计,集团购买,田野调查,原则同意,掌声通过……

      专门讨论这个现象的文章不多。李晋荃(1983)、喻芳葵(1984)是最早两篇专门论证有关名词是状语的文章。此后,孙德金(1995)比较完整地收集了这类名词。这类表达还在发展之中,似乎是一种新兴的语法现象。

      其实不然,光杆名词状语在古汉语中曾是非常活跃能产的结构,如“豕人立而啼、狼奔豕突、蜂拥(而上)、风涌(而来)……”。但古汉语中这类结构中的名词状语语义上大多是比况性的,而现代汉语中这类结构则主要表示方式(现代汉语中若要表示比况则须加“像……般地/似地”等标记)。

      此外,口语中也一直存在着一些光杆名词作状语性成分的例子,如“背靠(大树)、手提(一个大箱子)”等等,下面是一个例句。

      (2)他是一个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人。(曹禺《王昭君》)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样的表达在《水浒》这类早期白话中用得也不少。

      本文的目的不在描写这类结构的个性特点,而是要发掘某种超越这个孤立现象的语言共性,并从人类认知角度作出功能的解释。

      这类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名词状语必须紧靠动词。以现代汉语为例,名词如果不再紧靠动词,就必须添加一些标记性的成分(如“用、上”等),才能作状语。

      (3)a.我们 今后 多多 电话联系。

      b.我们 今后 *(用)电话 多多 联系。

      (4)a.他 一直 口头支持 我。

      b.他 口头*(上) 一直 支持 我。

      (5)a.他 手提 一个大箱子。

      b.他 *(用)手 小心翼翼地 提着 一个箱子。

      光杆名词必须紧靠动词才能作状语,加了某种状语标记如介词等才能跟核心动词分隔开的情况,在人类语言中是具有普遍性的。下面是一个英语中名词直接作动词的状语的例子。

      (6)A c-commands B. A 成分统辖 B

      其中的c代表constituent(成分)。c-command也就是“从成分上统辖”的意思。类似的动词例子还有X-bind,lip-read(根据对方嘴唇动作了解意思)等等。由于这类组合中的名、动结合紧密,英语中都用短横连接,形式上直接反映了这些名词状语必须紧靠动词的特点。

      光杆名词直接作形容词的状语时,也是同样以紧靠核心形容词为必要条件。

      (7)a.这个建筑物 世界有名。

      This building is world-famous.

      b.这个建筑物 在世界上 很 有名。This building is[[very famous]in the world].

      作状语的“世界”在(b)中被“很”所隔开,就必须带上标记性的“在……上”。相应的英语译文也反映了同样的规律。但由于英语中的两个附加语very和in the world分置核心famous的两旁,在表层线性上没有直接反映出这个规律;不过,一作层次分析(如方括号所示)就可以看出,in the world因为被very在层次上(不是线性上)分隔了开来,所以就不能减缩为单个的world,而必须加标记in。

      光杆名词作形容词的状语,在英语中很丰富,常见的还有N-oriented,N-aided,N-governed,N-guided,N-sensitive,N-free,N-marked,N-(in)dependent,N-(ir)relevant等(其中N表示名词)。

      以上语料显示,名词只有紧靠核心谓词才能不带标记而直接作该谓词的状语。其实,不仅名词作状语如此,一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作状语也有这个情况,不过这里标记是“地”。

      (8)a.他 在图书馆 认真(地) 看 书。

      b.认真*(地) 在图书馆 看 书。

      (9)a.他 再次 认真(地) 考虑了 这个问题。

      b.他 认真*(地) 再次 考虑了 这个问题。

      (10)a.你 必须 把整个过程 老实(地)告诉 我。

      b.你 必须 老实*(地)把整个过程 告诉 我。

      (11)a.恐怖主义者 大规模(地) 制造 生物武器。

      b.恐怖主义者 大规模*(地) 在基地 制造 生物武器。

      下面(12b)似乎是个反例。

      (12)a.你 必须[老实地[认真 交代]] b.你 必须[[老实、认真]地]交代。

      c.?你 必须 老实、认真 交代。

      不过,如果把(b)中的“地”看作附加在整个并列结构“老实、认真”上的成分,(b)就不成为反例了。这里的“老实、认真地交代”显然不能分析成“[老实、[认真地交代]]”。跟(b)中并列结构作状语的情况相比,(a)中是两个状语分别在不同层次修饰“交代”,而只有紧靠动词的那个形容词状语可以不带标记“地”。(c)则显示了:不紧靠核心动词“交代”的状语“老实”,若不带上“地”,就导致整个句子的不自然。

      英语的副词后缀-ly也有类似表现:

      (13)a.He drives slow(ly).他开车开得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