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姚双云,男,1974年生,湖南邵阳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储泽祥,男,1966年生,安徽省岳西人。199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和汉语语用学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70余篇。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语言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深入考察了汉语中数量成分分布的特征和规律,重点讨论了汉语里一个动词后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数量成分这一规律,并运用“格位理论”和“信息安排原则”做出合理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03)05-0056-15

      1 引言

      本文以汉语为主要考察对象,兼以英语作比较,探讨了数量成分在动词后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了“*看一天三本书”、“*去一次一个城市”这类说法不能成立的原因。

      陆丙甫(1984:1-7)曾经指出:两个数量信息相重复而冲突,并认为目前还无法很好解释其原因。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方梅(1993:54-64)、沈家煊(1995:367-379)、马庆株(1998:15-38)、和秦洪武(2002:90-100)分别在著述里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点论述。不过,由于不是专题研究,这些观点不够全面充分。汤廷池(1992:147-154)、温锁林(2001:96-103)也都就与数量成分的使用的相关问题做了精彩的论述。但是他们没有讨论两个数量成分不共现的问题。本文利用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深入地解决语法学上的这一个难题。讨论前先说明几点:

      第一,本文涉及的两个数量成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时量、动量和名量成分三者中任何两个成分,不包括“五个六个”这一类同类数量成分连用的结构。也不包括“(白菜)一斤两元”这一类表配比、换算关系的特殊的双数量结构。

      第二,本文讨论的两个数量成分不同现指在同一层次上不同时直接出现。不包括下面的情况。例如:

      (1)喂,赵老师,您受累,我再打听一下一位张欣来同学的情况,你不用全面介绍,您就告我他是男的是女的就成……。(梁左、王朔等《我爱我家》)

      这个句子,在形式上动词“打听”后面有一个动量成分“一下”和一个名量成分“一位”。但是“一位”修饰的是“张欣来同学。”这个偏正短语又成了名词“情况”的修饰语。“一位”和情况不在一个层次上,它也无法与名量成分“一下”处在一个层次上。这种情况不在我们所讨论的范围内。

      第三,本文讨论的数量成分没有包括“那一个”、“第二次”等表示顺序意义的词语。

      有顺序概念的数量词语与单纯表数量的词语不一样。如“第二个学生”和“第一十二个学生”对中心词“学生”来说在表示数量的多少上面完全一样,只不过指称对象不同。这一类结构实际上淡化了量的概念,突出了序的概念。

      第四,本文把数量成分都看作名词性成分。为了叙述的方便,有时把名词、名词短语和数量成分都称为名词性成分。

      名量成分(如“一个、一碗”)整个短语肯定是名词性的。时量成分(如“一天、一个月”)也是名词性的。我们认为动量成分(如“一次、一阵”)也是名词性的。按照Abney(1987)提出的“DP假说(DP Hypothesis)”,传统分析中的名词短语实际上是功能语类冠词(determiner,D)的最大投射。汉语的名词短语中有三个功能语类:冠词(主要包括“这、那、这种”等指示代词)、数词和量词。它们都有[+N]性,因此以它们为中心词的投射都是[+N]性的(参见程工,1999:188)。

      2 数量成分的内涵与分类

      2.1 数量成分的内涵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范畴,如“时间”、“空间”、“数量”等等。“数量”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数量”的定义是:数量即事物的多少。因此,我们可以给“数量成分”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凡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成分都是数量成分”。

      本文讨论的数量成分主要指含有数词、量词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一些不含数词、量词的词或短语。先看一个例子:

      (2)近几个月来,各地党员、群众的大量来信,来电,言辞恳切,热情洋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的热切关注和希冀。(《人民日报》2002.1.7)

      上例中“大量”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是表示数量成分的词语。类似词语还有很多。如“许多”可表事物的数量多,“瞬息”表示时间非常短,“多数”、“部分”、“数不清”、“所有”、“片刻”等等都可以表示数量,它们具有与数量词相同或相近的语法功能,在很多场合下可以替换数量成分。例如:

      (3)a.今天下了两个小时的雨。 (3)b.今天下了很久的雨。

      (4)a.一百三十个国家表示同意。 (4)b.大部分国家表示同意。

      (5)a.他在教室里站了五分钟。 (5)b.他在教室里站了片刻。

      上例中,a组都是“数词+量词”表示数量,b组都不含数词,也不含量词,但是同样也能表示数量,它们具有与数量词相类似的语法功能。(注:邢福义(1997:167)把“许多、无数”归纳为数词。最近又指出:“全体、所有、一切、少量、绝大多数”等词语具有表数作用(参见邢福义2002:37)。朱学锋等(1997:88-94)明确地把“很多”等词归纳为数词。郭锐(2002:222)把功能上相当于数量词组的单词都称为数量词。如“许多、不少、大量、部分、全部、所有、一切、有的、片刻、许久”。)不同的是,a组表示的是确量,而b组表示的是约量。约量也称模糊量,英语也有许多不含数词、量词的模糊量词(vague quantifier),如“lots(of)(许多)、several(几个)、some(一些),many(许多)”。在研究数量成分的分布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这些表模糊数量的词语。

      2.2 数量成分的分类

      本文把数量成分从意义上分为三类,即时量成分、动量成分和名量成分。分类情况如下:

      时量成分:表示时间的长短。如“两天、一个星期、瞬间、三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