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新春 厦门大学中文系 361005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项研究收集了16部新词语词典的30327条词语,从中筛选出了876条外来词,提取出了所用汉字557个,其中记音汉字186个。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记音汉字演化为音义兼表的语素字,复音外来词凝固为单音语素的过程,提出了“独立使用”与“重复构词”的两条鉴定标准。认为外来单音语素的出现是汉语语素演变的结果。外来新观念、新认识正在源源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认识,正在进入汉语的最底层单位。汉语在演变规律强大运行力的影响下,一些最重要的、常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词汇,总会以单音语素的方式凝固、沉淀下来。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间,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成为当代汉语演变最突出的一种现象,人们倾注了相当大的热情来讨论新词语给汉语词汇带来的种种变化。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议论言及的大都属于词汇系统中表层的问题,其实,对当代汉语词汇如此大规模牵筋骨、动全身的演变,人们完全有理由提出更为深层些的问题。语素是语言的最底层单位,它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结合体,是最稳定的语言成分,所有的语言运用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来组合、衍生、运行的。汉语的这一语言底层或核心层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会因受到外来词的浸润而出现新的语素成分?如果有的话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实现的?这就是本文关心的问题。

      我们可以先看看学术界对汉语语素的一些普遍性的看法:

      (一)语素的存在形式。人们认为汉语语素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单音节,少数是多音节的。

      “汉语语素在口头上表现出来是音节,在书面上表示出来是汉字。汉语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也有双音节或者多音节的,写出来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胡裕树,1979,229页)

      (二)语素的来源。人们认为绝大多数是从古汉语继承而来的,少数是近现代从外语借来的;从古代继承而来的是单音节的,从外语借来的则是二音节、三音节的复音节语素。

      “汉语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吸收外来语言成分形成的语素一般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形式”。(陈海洋,1991,328页)

      “汉语语素一直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单音节语素在汉语语素的总数中占绝对的优势,同时又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繁衍出成千成万的词语。”“双音节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表示的语素。双音节语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联绵语素,一种是近代、现代用音译的办法产生的外来语素”,“多音节语素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表示的语素。这类语素主要是外来语素”。(邢福义,1993,208页)

      (三)语素的数量。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看法,认为在一万个左右。

      “《新华字典》收单字11000个左右,据粗略统计,其中的97.8%都是单音节语素,都可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许多新的词语。多音节语素数量少,有的根本没有构词能力,有的构词能力有限,一般只跟一些表示类属意义上的语素组合。”(邢福义,1993,208页)

      “《语素库》现有6671个记录,登录的都是不成词的语素。”“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覆盖通用文本为目标,以常用的词语作为主要收录对象。词典中词语总数已达5万多,其中单汉字的词语约有3000多个。”(俞士汶等,1999)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人们一般都认为汉语语素主要是单音节的,单音语素基本上都是本土的;少数语素是外来的,外来语素为复音语素。而本文提出的疑问则是,在当代汉语词汇的巨变中,有没有从外来语素中产生出单音的语素?近年学术界已经开始注意了这种现象,论述到多音节外来语素出现了简化现象,其中尤以高燕(1998)的文章提得最为明确。但这种多音节语素在使用中的简化与蜕变为语言结构中的单音语素还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外来单音语素是如何衍生出来?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检测与判断?外来单音语素形成的最后标志是什么?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 外来单音语素的测定与提取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要判定一个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就必须认定这个本来纯粹是记音的汉字也有了表意的作用,本来由几个音、几个汉字来表示的意义凝集在一个音、一个汉字上;这个音、这个汉字要最终具有表意作用,完成与意义的结合,也必须具有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稳定表意、重复使用的功能。据此,我们认为外来单音语素经历这样的演化过程:

      复音外来词→单音节式简化→独立运用;重复构词→单音语素的完成

      这中间有两个条件是引人注目的:

      第一,单音节化。就是它的外部形式必须由复音节转变为单音节。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必然具备的外部形式,却不是语素形成的充足条件。

      第二,复现率。复现率是指这个单音节外来语素要能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场合分两种,一种是句子环境中的灵活的语法搭配,一种是词结构中的固定构词搭配。复现率是一个语素形成的重要指标,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复现率,单音节才能完成与语义的紧密结合。复现率是一种频率标志,反映出与意义结合的紧密程度。

      根据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所收集到的新词语,特别是外来词进行了鉴别。步骤如下:

      (一)新词语集之分析

      收集了这一时期出版的16种新词语词典,最早出版的是《汉语新词词典》(1987),最晚出版的是《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收词规模最大的是《新语词大词典》(11288条),规模最小的是《1991汉语新词语》(335条),(注:16种新词语词典是:《汉语新词词典》,闵家骥、刘庆隆、韩敬体、晁继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董福光、钟嘉陵,齐鲁书社,1987年。《新词新语词典》(初版),李行健,语文出版社,1989年。《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诸丞亮、刘淑贤,工人出版社,1990年。《新词新义词典》,雷良启、王玮,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新语词大词典》,韩明安,黑龙江出版社,1991年。《1991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新词新语词典》(再版)李行健,语文出版社,1993年。《1992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现代汉语新词词典》,于根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1993汉语新词语》,刘一玲,北京语言学院,1994年。《1994汉语新词语》,刘一玲,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汉语新词新语年编》,宋子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刘一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朱永楷、顾向欣,花城出版社,2000年。《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在2002年版后以附录的方式收了1175条新词))这16种新词语词典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新词语的面貌,共收录新词语5万余条,不计重复是30327条,用来构词的汉字共2765个。下面引用的新词语,如没作特别的说明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出现频率最高的新词是11次,只有“空调”一词,出现10次的有13个词,是“创收、农转非、利改、调资、群体、欧佩克、南南合作、短线、武警、违纪、一国两制、乡镇企业、四化”。(按:见于各部词典的次数,分布频率如下表一。)见于不同词典的次数愈多,说明这个词语的流行愈普遍,曾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