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报摘、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则主攻晚间9点时间段,主持人王燕以另类读报走俏三湘大地。 至于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读报”,上海卫视“看东方”的“早报早知道”和“读家新闻”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孟非读报”是该栏目收视率最高的板块。北京卫视的“第七日”和早间节目“北京您早”中也有报摘报评板块,该台还即将专辟时间段,推出一档纯粹的读报栏目。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读报节目在各家频道登台亮相。 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中,真正有影响的还要数“凤凰早班车”,最初这档早间新闻节目办成了读报节目,主持人陈鲁豫“说新闻”的潮流,波及了整个中国电视新闻播音界。 浓缩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地速配,泛滥式地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环境。 把握什么样的话语空间 读报节目面临最大的门槛,首先是它的话语空间。如果要说原因,只有一个理由:新闻节目,内容为王。 读报节目的吸引力主要看它所选择的内容,它所选择的内容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话语空间。为什么“有报天天读”能让大陆观众耳目一新?它所选择的报刊涵盖港台、东南亚华文报刊以及西方主要媒体,这些报纸在大陆并不容易看到。“有报天天读”选择大陆观众感兴趣的内容,以“说”的方式介绍给大陆观众。从SARS疫情到台海局势,“有报天天读”更像一个电视版的《参考消息》。反观有些媒体,如果要做读报节目不妨先反问自己:把握什么样的话语空间? 一个有生命力的读报节目,绝对不是拾人牙慧,全盘照搬。它不仅有选择信息的话语权,而且还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话语权。读报节目的话语空间,相比之下又有一些特殊的属性。 第一、电视读报是对报刊信息的二次整合,存在着信息变异甚至失真的可能。 报刊文字是用眼去“读”,书面色彩一般比较浓,逻辑性强,而电视的特长是“视听结合”,电视读报往往偏重于口语化,强调感性内容,对报纸的内容往往要经过层层改编,这一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模糊甚至错误解读。 第二、电视读报是对报刊信息的二次传播,存在着误导公众的可能。 同样一条信息,经过多家媒体转载,往往面目全非,这样的情况我们屡见不鲜。电视读报肯定有自己的取舍甚至发挥,谁能保证不会歪曲原意、误导受众呢? 优秀的读报节目不是单纯的念报,它必须融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何拓展话语空间,如何把握好“自律”与“他律”的分寸,这也是考察一个读报节目未来走势甚至生死存亡的依据。电视读报,不仅源于现实,更要高于现实。 编排包装:体现电视化与人本主义 目前,不少电视读报节目在编排上几乎都流于“报纸版面+配音”的简单模式。这就难免给观众以单调乏味之感。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留住受众的遥控器,除了节目内容外,精心的编排包装必不可少。电视化的包装手法和以人为本的编排,能赋予节目灵气和品格。 一、节目包装的电视化。 电视读报节目引导观众眼耳并用,来“阅”“听”报纸,更得讲究电视化的手段。 在画面处理上,既有报纸版面的展现,也有主持人的生动形象,主持人还能利用电脑连线在所读的文章上圈圈点点,引导观众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有报天天读”之所以看起来不呆板,其新颖的电视化包装为其增添了几许灵气。在画面的视觉效果上,比如演播室布置成一个古典书房,而主持人杨锦麟,则一杯清茶,一身唐装,颇具古代说书人意味。又如采用现代化的笔记本电脑,将报纸版面输入其中,然后在屏幕上可圈可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就连节目结束后出制作人员字幕,都以传统的毛笔书写人名,配上古典扇面卷进卷出,极具人文特色。除了视觉包装,节目还穿插空灵清雅的古典音乐,如茶香袅袅,沁人心脾。节目包装整体统一,富有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让人耳目一新。 二、节目编排的人本主义。 观之大量的电视读报节目,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新闻节目,以填鸭式的逐条播报为主,对于同类新闻进行合并,组合播出。如果节目内容缺少兴奋点,观众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在编排上做好文章,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这首先要求讲究以人为本。 “有报天天读”的编排就独具特色,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其中“天天浮世绘”和“天天有话儿”两个板块轻松有趣,结合了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手法加以串联,同时还富有新闻性,一张一弛,避免了节目的单调性。在“天天点题”环节中,主持人还要根据当天的焦点新闻题字点题,如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当天点题一个“聚”字,而对大陆女子偷渡惨死的新闻则题一个“悲”字,让人在节目结束后还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