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说明及相关理论简介 1、概念说明 1.1流言 对于未经证实、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英文概念通常用rumour与gossip,二者的意义有细微差异(注:参见[美]R·L·罗斯诺、G·A·费恩著,唐晖等译:《流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6月,北京.);其所对应的中文概念,前者为“谣言”或“流言”,后者为“传闻”或“闲话”。(注:如唐晖等译的《流言》,即将rumor译为“流言”,gossip译为“传闻”.)国内也有研究者认为“谣言”和“流言”的含义不完全相同。(注:如江万秀、雷才明、江凤贤认为:“区别谣言和流言的主要标志是有无明确动机。谣言……具有明确的不良动机。而流言则不具有明确的不良动机……’(《谣言透视》,P10,群众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使用了“传言”一词,是因为它是一个中性词,可避免受访者的贬义联想,提高填写问卷时的真实性。本研究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传言”、“流言”和“谣言”三个概念。因“谣言”通常含有贬义,本文主要使用“流言”和“传言”这两个词。 1.2正式渠道 本研究中指政府和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渠道。经这一渠道传播的信息,称为“消息”或“新闻”。 1.3非正式渠道 本研究中指除政府和新闻媒介之外的其他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人际传播渠道。经这一渠道传播的未经正式渠道证实的信息,称为“流言”或“传言”。 2、相关理论简介 流言究竟是什么呢?研究者们给流言下过很多定义。流言研究的两位奠基人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说,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注:转引自[法]卡普费雷著:《谣言》,P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上海.)并提出了一个简洁的公式:R=i×a,其中R代表流言,i代表内容的重要性,a代表内容的模糊性。(注:转引自[美]R·L·罗斯诺、G·A·费恩著,唐晖等译:《流言》P43.)卡普费雷对多种谣言的定义进行细致的语意分析之后,认为构成谣言内容特征的是它的“非官方来源”,所以“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辟谣的信息。”(注:[法]卡普费雷著:《谣言》,P18.)罗斯诺也认为,未经官方证实是流言的最主要特征。(注:Rosnow,R·L·(1988),Rumoras Communication:a contextualist approach,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38No.l.)卡普费雷和勒莫都认为流言具有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卡普费雷说,“在其表面内容的底下,谣言往往还包含着第二个信息。……事实上,我们主要传播的正是我们不曾意识到的隐含着的信息。”(注:[法]卡普费雷著:《谣言》,P150.)这种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甚至与千百年来的传统与宗教相联系,折射出公众内心深处潜藏的焦虑、恐惧、愿望等社会心理。勒莫对谣言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分析,他以“幼虫阶段”、“蛹阶段”和“出茧阶段”作比喻,强调谣言其实是历史记忆(幼虫阶段)在潜藏一段时间(蛹阶段)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重现(出茧阶段),因而“谣言是把一个既存在又缺席、既知晓又忘记的往昔一个奠基行动重新现实化,但其目的尚待确定”。(注:[法]弗朗索瓦丝·勒莫著,唐家龙译:《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P12,商务印书馆1999年,北京.)在卡普费雷和勒莫看来,要揭示流言的真正意义,必须联系历史的文化记忆与现实的社会背景。 流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罗斯诺和费恩总结了以不同学术视点进行的流言现象研究:从心理学角度看,流言可以满足个人的某些愿望;只要有好奇心,流言就会有市场;流言是调和不协调认识的尝试。从社会学角度看,流言是一种集体性的交际行为;流言是以语言形式反映的不安状态。此外,还可以从其他领域或跨领域对流言作出解释。(注:[美]R·L·罗斯诺、G·A·费恩著,唐晖等译:《流言》P43-54.)从流言传播的后果来看,流言信息中通常包含有虚假的成分,并造成公众心理失衡,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这方面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是1955年8月中旬,纽约州的PortJervis市受到暴雨袭击,15日午夜,因传出流言,称河流(注:Elliott R.Danzig,Poul W.Thayer and Lila R.Galanter:The Effects of a Threatening Rumor on a Disaster-Stricken Community,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1958.)上游的大坝跨塌,结果有四分之一的市民在一小时之内逃离了城市。 但另一方面,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存在的流言也有其社会功能,它是公众对模糊的、不确定的或未知的事物提出的一种解释,具有缓解紧张心理的作用;流言所包含的信息中也可能有真实成分,可以促使人们及早采取应对行动;按照卡普费雷的观点,它还是一种“反权力”,“它揭露秘密,提出假设,迫使当局开口说话。同时,谣言还对当局作为唯一权威性消息来源的地位提出异议。谣言是无人邀请的自发性发言”,“谣言提供的信息与官方信息是并行甚至相左的,谣言是一种‘反权力’”。(注:[法]卡普费雷著:《谣言》,P19.) 二、事件回顾(注:参见《谣言调查》(南方都市报,2003年2月12日),《广州抗击不明病毒》(南方周末,2003年2月13日),《从容应对定大局——广东抗击非典型肺炎实录》(南方日报,2003年2月20日),以及当时广州其他主要报纸的相关报道.) 1、流言传播始末 2002年底,广东河源市开始出现流言,称河源受一种不明病毒袭击,并有患者死亡,有医护人员感染此病,2003年初,河源市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辟谣”,此事引起广州市媒体关注,广州多家报纸都刊登了河源出现“谣言”的消息,但这方面报道很快归于沉寂;1月中旬开始,邻近广州市的中山市也出现类似流言;2月初起,传染病流言开始在广州市传播,并在2月8日、9日、10日三天里达到顶峰,流言同时在广东其他地区及外省市蔓延;11日,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之后有关传染病的流言基本消失;12日下午开始又出现了一波新的流言,称因中东形势紧张等原因,将出现米荒、盐荒,但在新闻媒介和政府的澄清和干预下,此流言第二天就平息下来;期间还出现过其他几波不同内容的流言,都在正式渠道的澄清下很快消亡。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关非典型肺炎的流言。